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计然之策

计然之策

指计然提出致富之策略。后以此典比喻治国之道;或比喻经商谋生的手段。计然,名研。春秋战国之际葵丘(今河南民权东北)濮上(今河南濮水上游)人。曾南游于越国(今江苏北部、苏南、皖北、赣东、浙江北部),博学,尤善计算。范蠡(lǐ理,越国大夫)曾以师侍奉他。 从前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(Guì桂)稽山(今浙江绍兴东南)上,于是重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说:“知道要打仗,就要做好战备工作;了解货物什么时候为人们所需求购用,才算懂得什么是商品。掌握‘时’与‘用’二者的规律,那么各种货物流通情况就可以观看清楚。”“积贮货物之常理是务求完好牢固高质量之物品,不要有积滞不流之‘死钱’。以东西互相做买卖,要注意不留存易腐易蚀之货物,不要冒险囤积居奇以待涨价。要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情况,才会知道贵或贱之道理。东西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,贱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贵。当东西极贵之时,须乘时卖出,视同粪土而不惜;当东西极贱之时,须乘时买进,视同珠玉而珍惜。要使财货钱币周转如流水一样。”越王勾践照此治国10年,国家富裕起来。 此典又作“行计然”、“计然策”、“谋生后计然”、“计然术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9《货殖列传·计然》3256页:“昔者越王句(Gōu勾,通“勾”)践(春秋末年越国君。曾被吴国打败,屈服求和。他卧薪尝胆,发奋图强)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曰:‘知斗则修(做好)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。”“积著(积贮,指囤积货物)之理,务完物(完好牢固货品),无息(停息;滞留)币。以物相贸易,腐败而食(同“蚀”,腐蚀)之货勿留,无敢居贵。论其有余不足,则知贵贱。贵上极则反(返回)贱,贱下极则反贵。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。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’修之(治国)十年,国富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可谓庚桑畏垒,致大壤以匡时;范相鸱夷,行计然而济俗。” 唐·萧颖士《山庄月夜作》:“且事计然策,将符公冶言。” 宋·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》之三:“镜中无复故人怜,却愧谋生后计然。” 明·陈子龙《赠汪翁》:“手挟计然术,心与列士同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者越王句 (gou) 践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曰:‘知斗则修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。……论其有余不足,则知贵贱。贵上极则反贱,贱下极则反贵。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。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’修之十年,国富。……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而叹曰:‘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吾欲用之家。’”《汉书·货殖传》亦载,文略。

【今译】 越王勾 (句) 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积聚力量准备复仇,他任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向勾践提出了复兴经济的原则、办法、使越国富强,终于击败吴国雪耻。范蠡又用这套办法去经商,也成为巨富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致富之道或谋生手段。

【典形】 计然策、计然术、谋生后计然、行计然、计然未用。

【示例】

〔计然策〕 唐·萧颖士《山庄月夜作》:“且事计然策,将符公冶言。”

〔计然术〕 明·陈子龙《赠汪翁》:“手挟计然术,心与烈士同。”

〔谋生后计然〕 宋·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》之三:“镜中无复故人怜,却愧谋生后计然。”

〔行计然〕 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可谓庚桑畏垒,致大壤以匡时; 范相鸱夷,行计然而济俗。”


【词语计然之策】  成语:计然之策汉语词典:计然之策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州门路

    同“西州路”。清黄景仁《贺新凉.寿州遇桐城吴竹亭丈话旧》词:“闻说东山丝竹尽,谁恸西州门路。翁矍铄,依然如故。”

  • 吕端大事不糊涂

    吕端注重大节,不拘细行事。吕端(935-1000年)字易直,幽州安次(今河北安次西)人。后晋时以父荫补官。入宋后,历知成都府、蔡州,升为枢密直学士。颇得太宗宠信,常被独召入宫。由于办事果断,为政清廉,

  • 其何能淑

    淑:善。 那如何能办得好。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不能把事办好。语出《诗.大雅.桑柔》:“其何能淑,载胥及溺。”清.何刚德《春明梦录》卷上:“谁知用违其才,其何能淑?”

  • 和銮

    《诗经.小雅.蓼萧》:“和銮雍雍,万福攸同。”汉.毛氏传:“在轼曰和,车镳曰銮。”东汉.郑玄笺:“此说天子之车饰者。”“銮”通“鸾”,“和銮”即古代马车上的铃铛。《诗经》中有以“和銮雍雍”描写天子车饰

  • 绝世独立

    世界上再没有人比得上,多用来比喻美女姿色非凡。《汉书.外戚传》:“(李)延年侍上起舞,歌曰:‘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。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’”连动 形容才智出众不同世俗。宋·陆游《贺谢提举启》:“

  • 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

    比喻宁可作小者的首脑,不作大者的后随。《史记.苏秦列传》:“鄙谚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异于牛后乎?”“牛后”即牛的肛门。【词语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】  成语:宁为鸡口,勿为牛

  • 来苏

    源见“徯后之望”。谓因明君驾临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激秦人以归德,成刘后之来苏。”清 贝青乔《杂谣》:“蚱蜢横扑禾秆枯,沟瘠留喘谁来苏?”【词语来苏】   汉语大词典:来苏

  • 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

    灵犀:犀牛,传说它是灵异的兽。一点通:指犀牛角内有白纹直通角的两头。 比喻两心相通,却彼此无法接近。语出唐.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明.周清源《西湖二集.吹凤箫女诱东墙》

  • 徐妃半妆

    同“徐妃半面妆”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.载应不捷声价益振》:“乾符中,蒋凝应宏辞,为赋止及四韵,遂曳白而去。试官不之信,逼请所试,凝以实告。既而比之诸公,凝有得色。试官叹息久之,顷刻之间,播于人口。或称

  • 镜里孤鸾

    源见“镜鸾”。喻失偶之人。明汤显祖《紫箫记.送别》:“一霎时眼中人去,镜里孤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