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轻裘缓带

轻裘缓带

裘:皮衣服。缓:宽松。穿着轻松柔软的皮衣,系着宽松的带子。形容态度闲适从容。典出晋羊祜之事迹。羊祜(221-278年),字叔子,泰山南城(今山东省费县西南)人,司马师妻弟。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五年(公元269年)督荆州诸军事,镇襄阳,屯田储粮,做伐吴准备。屡请出兵,未能实现,临死时,推荐杜预接替自己。羊祜屯兵荆州之时,垦荒地,设学校,安抚远近,甚得江汉之地民心。并和东吴以信义各保边界。羊祜在军中也过得轻松舒适,常常穿着轻暖的皮衣,系着宽松的衣带,寝帐周围,只有十几个侍卫,并时常出去游猎而不处理政务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34《羊祜传》1015页:“在军常轻裘缓带,身不被甲,铃阁之下,侍卫者不过十数人,而颇以畋渔废政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雅量》:“唐庄宗为晋王时,张彦作乱,王斩张彦及其党七人,余无所问。明日,王缓带轻裘而进,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。” 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12回:“乐和选十个彪形大汉,各带弓刀;自己轻裘缓带,骑着白马,到城门边,果然大开,昂然而入。”


并列 身穿轻而暖的皮衣,腰系宽松的大带子。形容从容闲适的神态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祜在军常~,身不被甲。”△褒义。旧时多用来形容贵族阶层的潇洒风度。也作“轻裘大带”、“缓带轻裘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 (羊祜)在军常轻裘缓带,身不被甲,铃阁之下,侍卫者不过十数人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羊祜(字叔子) 都督荆州诸军事,为征南大将军,统率重兵。但他在军中常常不穿甲胄,只穿轻暖的皮衣,系宽松的带子,侍卫不过十几人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风度闲适,雍容倜傥。

【典形】 缓带、缓带将军、缓带轻裘、轻裘、轻裘缓带、羊祜风流、风流羊叔子、叔子风流。

【示例】

〔缓带〕 宋·苏轼《送蒋颖叔帅熙河》:“苟无深入计,缓带我亦可。”

〔缓带将军〕 清·诸可宝《莺啼序·丁卯舟次纪感》:“刚看到,大旗红日,万骑千乘,缓带将军,列侯开府。”

〔缓带轻裘〕 宋·朱熹《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》:“缓带轻裘成昨梦,遗风余烈到如今。”

〔轻裘〕 宋·宋祁《真定述事》:“四十年来民缓带,使君何事不轻裘?”

〔轻裘缓带〕 宋·王安石《次韵酬子玉同年》:“塞垣高垒深沟地,幕府轻裘缓带时。”


【词语轻裘缓带】  成语:轻裘缓带汉语词典:轻裘缓带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凤

    同“青鸟使”。清龚自珍《梦玉人引》词:“陡然闻得,青凤下西池。奏记帘前,佩环听处依稀。”【词语青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凤

  • 声金

    源见“掷地金声”。形容文辞绝妙。唐鱼玄机《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》:“一首诗来百度吟,新情字字又声金。”

  • 仙圃偷桃

    源见“方朔偷桃”。指仙道生活。明高启《送吕志学秀才入道》诗:“客窗炊黍回新梦,仙圃偷桃记昔缘。”

  • 忘筌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比喻忘却达到目的之凭借。唐韩偓《感事三十四韵》:“独夫常独泣,多士已忘筌。”也引申比喻不值得重视的事物。元王祯《农书》卷二二:“资尔屈伸功用毕,莫将良器等忘筌。”【词语忘筌】   汉

  • 贡公弹

    同“贡禹弹冠”。宋赵磻老《生查子.再和丞相》词:“欲效贡公弹,衣钵知谁付?”

  • 衔杯乐圣

    源见“中圣人”。谓嗜酒。宋晁补之《绿头鸭.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》词:“喜清时、衔杯乐圣,未饶绿野堂边。”

  • 共被之欢

    源见“姜肱被”。指弟兄友爱的欢乐。唐杨炯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姜肱没齿,无因共被之欢;钟毓生年,非复同车之乐。”

  • 梦鸡

    《晋书.谢安传》:“(谢安因病自新城回到京都建康)闻当舆入西州门,自以本志不遂,深自慨失,因怅然谓所亲曰:‘昔桓温在时,吾常惧不全。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,见一白鸡而止。乘温舆者,代其位也。十六里,止今十

  • 箪瓢人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指颜回。泛指生活贫苦之人。唐白居易《夏日闲放》诗:“若比箪瓢人,吾今太富贵。”

  • 李阳拳

    源见“沤麻”。喻指狠毒的殴打。清赵翼《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》诗:“沤麻李阳拳,白打肯谁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