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野狐禅

野狐禅

五灯会元.百丈怀海禅师》载:昔日一老人谈因果,因错解一字,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。后遇百丈禅师点化,始得解脱。后以“野狐禅”指外道,异端。宋苏轼《乐全先生生日》诗:“遥想人天会方丈,众中惊倒野狐禅。”


【典源】 宋·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,每上堂,常有一老人,听法罢皆随众散去。一日留身不去,师问:‘立者何人?’老人曰:‘某甲,于过去迦叶佛时,曾往此山。有学人问:“大修行底人,还落因果也无?”对云: 不落因果。堕在野狐身,今请和尚代一转语。’师云:‘不昧因果。’老人于言下大悟,告辞师云:‘某甲已免野狐身,住在山后,乞依亡僧烧送。’师令维那白搥告众,斋后普请送亡僧。众皆愕然,斋后众去山后岩中,果见一死野狐,积薪烧讫。”《五灯会元》卷三亦载,中作“某对云: 不落因果。遂五百生堕野狐身,今请和尚代一转语,贵脱野狐身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,每次上堂讲经,总有一老人随众听讲。一天老人听罢不去,对禅师说:“我过去在迦叶佛时,曾住在此山,有人问我:‘有大修行的人,还落入因果吗?’我答:‘不落因果。’因此一语之错,五百年堕为野狐身,今天请大和尚代为下一转语,使我脱野狐身。”禅师说:“不昧因果。”老人顿时大悟,说自己已脱野狐身,请禅师以僧仪烧送。众僧寻至山后,果见一死野狐,积薪火葬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外道异端,或非正统的、无根底的说法。

【典形】 老狐生前错、为汝脱狐身、野狐禅。

【示例】

〔老狐生前错〕 宋·陆游《昨非》:“老狐五百生前错,孤鹤三千岁后归。”

〔为汝脱狐身〕 宋·陆游《示客》:“半枕何人游蚁垤,立谈为汝脱狐身。”

〔野狐禅〕 宋·苏轼《乐全先生生日》:“遥想人天会方丈,众中惊倒野狐禅。”明·袁宏道《漫兴》之二:“昨来益自喜,信口野狐禅。”


【词语野狐禅】   汉语词典:野狐禅

猜你喜欢

  • 汲黯积薪

    源见“后来居上”。谓资格老的人反而屈居下僚。明张居正《送方金湖之宁津》诗:“汲黯积薪缘宦拙,长公直道薄微官。”【词语汲黯积薪】   汉语大词典:汲黯积薪

  • 枯肆

    同“枯鱼之肆”。前蜀杜光庭《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词》:“生灵叹息,惧失于农功,沼沚鱼喁,将悬于枯肆。”【词语枯肆】   汉语大词典:枯肆

  • 二满三平

    同“三平二满”。宋陈亮《三部乐.七月送丘宗卿使虏》词:“小屈穹庐,但二满三平,共劳均佚。”并列 平、满,旧以“建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”为建除十二辰,作占卜用。满日、平日主生,为

  • 结舌杜口

    结舌:舌头发僵。杜:阻塞。谓闭口不言,形容恐惧心理。杜业,南阳杜衍(今河南南阳西南)人,西汉大臣,任太常(掌管礼乐郊庙社稷,兼管选试博士的官,属九卿之一)。杜业给汉成帝上书说:“丞相翟方进作威作福,任

  • 蓬莱仙岛

    此典指我国古代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仙岛,为仙人所居。后以此典比喻海中仙境;或形容人间胜境;或指海岛风景极佳。战国时,自齐威王、齐宣王、燕昭王就派人漂海寻找蓬莱、方丈、瀛(yíng迎)洲。这三座神山,传说

  • 夸羊酪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陆机诣王武子,武子前置数斛羊酪,指以示陆曰:‘卿江东何以敌此?’陆云:‘有千里莼羹,但未下盐豉耳!’”晋人陆机有一次去拜访王济,王济拿出羊酪来向陆夸耀。陆则认为羊酪的味道不及家乡

  • 三姜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一五引晋.司马彪《续汉书》:“姜肱字伯淮。兄弟三人皆以孝行著。肱年长,与二弟仲海、季江同被卧,甚相亲友。及长,各娶妻,兄弟相恋,不能相离,以继嗣当立,乃更往就室。”事又见《后汉书.姜肱

  • 蛮争触战

    同“蛮触交争”。宋葛郯《满江红.和吕居仁酬芮国瑞提刑》词:“任蛮争触战,世间荣辱。”【词语蛮争触战】   汉语大词典:蛮争触战

  • 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

    西晋.陈寿《三国志.魏书.王昶传》:“人或毁己,当退而求之于身。若已有可毁之行,则彼言当矣;若己无可毁之行,则彼言妄矣。当则无怨于彼,妄则无害于身,又何反报焉?且闻人毁己而忿者,恶丑声之加人也。人报者

  • 飞凫仙子

    同“飞舄王乔”。宋刘过《沁园春.送王玉良》词:“看飞凫仙子,张帆直上,周郎 赤壁,鹦鹉汀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