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

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

明.刘基《诚意伯文集.卖柑者言》(卷七):“杭有卖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溃,出之烨然,玉质而金色,……剖之,如有烟扑口鼻,视其中,则干若败絮。”有人责怪他是骗人,卖柑者笑道,“‘观其坐高堂,骑大马,醉醇醴而沃肥鲜者,孰不巍巍乎可畏,赫赫乎可象也?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也哉!’”

原是指收藏得好的陈年柑桔,外表虽光彩,内部已经腐败,比喻达官贵人神气活现,实质鄙陋。后因以比喻外表华美实质破败。

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,中看不中吃,这才真是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呢!”


并列 比喻外表华丽美艳,内质破败无能。张平《抉择》:“原来这几十年的夫妻关系,却只是羊质虎皮、虚有其表,却只是~! 竟是这么的脆弱,这么的虚假,这么的不堪一击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外表虚有其华,本质很坏的人或事。 →华而不实 中看不中吃 ↔秀外惠中 冋中彪外


【词语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】  成语: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汉语词典: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昌仙

    源见“吴市隐”。指汉梅福。唐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长松之下列羽客,对座不语南昌仙。”

  • 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

    故:指灾患丧病之类事故。 父母都健康,兄弟没灾患,是第一种乐趣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

  • 炳烛之明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建本》:“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‘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’师旷曰:‘何不炳烛乎?’平公曰:‘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’师旷曰:‘盲臣安敢戏其君乎?臣闻之,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

  • 亲舆

    源见“潘舆”。旧时奉亲乘坐的板舆。借指居官迎养父母或致仕奉亲归田。宋张先《天仙子.公择将行》词:“坐治吴州成乐土,诏卷凤飞来圣语。亲舆乞得便藩归。”【词语亲舆】   汉语大词典:亲舆

  • 河带山厉

    比喻国基稳固、国祚长久;也比喻经历的时间极为长久。西汉开国初期,封爵的誓词上说:“即使黄河变得细如衣带,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,朝廷也要使功臣们之封国永远安宁,恩泽延及子孙后代。”此典又作“黄河誓”、“带

  • 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

    《后汉书.黄琼传》载李固与黄琼书:“常闻语曰:‘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。’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后用以比喻高深的理论不为常人所理解。参见“阳春白雪”条。

  • 秦镜

    旧题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高祖(刘邦)初入咸阳宫,周行库府,金玉珍宝,不可称言。……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。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孩(音aì,同碍

  • 裹马革

    同“裹尸马革”。宋陆游《寓叹》诗:“裹马革心空许国,不龟手药却成功。”

  • 元龙臭味

    同“元龙豪气”。宋辛弃疾《贺新郎.同父见和再用前韵》词:“似而今,元龙臭味,孟公瓜葛。我病君来高歌饮,惊散楼头飞雪。”臭味,气味,指脾性。

  • 五色线

    唐.杜牧《郡斋独酌》诗:“平生五色线,愿补舜衣裳。”旧谓臣下规谏皇帝之过失为“补衮”。补衮需用五色线。后亦用“五色线”为华美文章的典故。明.文彭《博士诗集》卷下:“少小习章句,朝夕亲笔砚。词场十度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