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蝉脱壳

金蝉脱壳

金蝉:昆虫名。金蝉成虫时要脱去壳。后因以比喻用计脱身。元代关汉卿《谢天香》杂剧第二折:“便使尽些伎俩,干愁断我肚肠,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。”明代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这个叫做‘金蝉脱壳计’:他将虎皮盖在此,他却走了。”


主谓 ①知了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,比喻用计脱身。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:“汇报是什么? 是……缓兵之计? ~?人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和好感顷刻间又被怀疑的阴云所笼罩。”②比喻改换门面,重新展现。瞿秋白《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》:“古代中国文,现在脱胎换骨,改头换面,用了一条~的妙计,重新复活了起来。”※壳,不读作ké。△多用于表示用计脱身。→溜之大吉 逃之夭夭 偷梁换柱 ↔作茧自缚。也作“脱壳金蝉”。


解释金蝉:蝉的美称。蝉在成虫时要脱去以前的壳。后用来比喻趁对方暂时尚未察觉,而制造或利用假象,趁机逃脱。

出处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四折:“天也,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?”

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《任风子》一剧,写神仙马丹阳度化屠夫任风子的故事。真人马丹阳夜间观气,得知终南山甘何镇有一位姓任的屠户,号风子,有半仙之称,于是便到镇上点化他。马丹阳准备先点化全镇之人断荤食素,以便迫使屠户买卖做不起来,趁任风子前来报复时再引导他入道。任风子后来果然如此行事,他持刀来到草庵,要杀马丹阳,却反被马丹阳的护法神所杀。他向马丹阳索要头颅,马丹阳让他自己摸摸,头仍在自己身上,于是猛然醒悟,自愿随真人出家。马丹阳命他担水浇菜园,诵经修道,他的老婆带着孩子来找他,他又在菜园中摔死了幼子,休弃了娇妻。马丹阳见他功行将至,打算再叫他看清尘世俗事的真相,然后引渡他归于正道。于是幻化出他摔死的小孩来杀他,任风子在小孩让他交出自己的头颅时说:“老天啊,我什么时候才能金蝉脱壳?”最终,任风子尽去酒、色、财、气和人、我、是、非对修行的羁绊,修成了正果。

近义瞒天过海

反义瓮中捉鳖

例句

等警察包围那个匪巢时,匪徒们已用金蝉脱壳之计溜走了。


【词语金蝉脱壳】  成语:金蝉脱壳汉语词典:金蝉脱壳

猜你喜欢

  • 壤歌

    同“击壤歌”。唐杜甫《奉送王信州崟北归》诗:“《壤歌》惟海甸,画角自山楼。”【词语壤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壤歌

  • 平舆

    《后汉书.许劭传》:“许劭字子将,汝南平舆人也。少峻名节,好人伦,多所赏识。”“劭与(从兄)靖俱有高名,好共核论乡党人物,每月辄更其品题,故汝南俗有‘月旦评’焉。”“兄虔亦知名,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

  • 开雾睹天

    汉徐幹《中论.审大臣》:“文王之识也,灼然若披云而见日,霍然若开雾而观天。”后以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北周宇文逌《〈庾信集〉序》:“夜不离阁,无愧于黄香;开雾睹天,有同于乐广。”连动 拨开云雾看见青天。比

  • 南山雾

    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比喻隐居之处。南朝 齐谢朓《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》诗:“虽无玄豹姿,终隐南山雾。”【词语南山雾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山雾

  • 絷骥四足

    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:“故世治,则愚者不能独乱;世乱,则智者不能独治。身蹈于浊世之中,而责道之不行也,是犹两绊骐骥,而求其致千里也。”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中用良马被细住四条腿,难以致千里,比喻贤才受困而不

  • 尽美矣,未尽善也

    虽然好,但还不够完美。 表示事物尚有某种缺陷。语出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,尽美矣,又尽善也;谓《武》,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器玩部.制度第一》:“予顾而思之,犹曰尽美矣,未尽

  • 更衣

    213 ① 更换衣服,常指宴会间离席。《汉书.灌夫传》:“坐乃起更衣,稍稍去。”颜师古注:“坐谓坐上之人也。更,改也。凡久坐者,皆起更衣,以其寒暖或变也。”【词语更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更衣

  • 芋火

    唐.李蘩《邺侯家传》:“(李)泌在衡嶽,有僧明瓒,号懒残,泌察其非凡人也,中夜前往谒焉。懒残命坐,发火煨芋以啗之曰:勿多言,领取十年宰相。”(宋.曾慥《类说》卷二)此事又见《高僧传.懒残》、袁郊《甘泽

  • 过溪送客

    同“虎溪相送”。明高启《廉上人水竹居》诗:“扫石安禅无落叶,过溪送客有桴槎。”

  • 威风八面

    形容神气十足,声势慑人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三:“鄙人面奉御旨,办理‘七七’周年纪念——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——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。”参见“八面威风”。述补 形容神气十足,声势慑人。郭沫若《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