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谷酒数

金谷酒数

世说新语.品藻》“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盛”梁.刘孝标注引晋.石崇《金谷诗序》:“余以元康六年,从太仆卿出为使,持节监青、徐诸军事、征虏将军,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,或高或下,有清泉茂林,众果竹柏,药草之属,莫不毕备;又有水碓、鱼池、土窟,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。时征西大将军、祭酒王诩当还长安,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,屡迁其坐,或登高临下,或列坐水滨,时琴瑟笙筑,合载车中,道路并作,及住,令与鼓吹递奏。遂各赋诗,以叙中怀,或不能者,罚酒三斗。感性命之不永,惧凋落之无期,故具列时人官号、姓名、年纪,又写诗著后。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。”

金谷,是园名,为晋代石崇所建,也称梓泽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“兰亭已矣,梓泽丘墟”,即指此。石崇曾在园中宴会宾客,饮酒赋诗,以助雅兴,诗不成者罚酒三大杯,以此为率。后之所谓“金谷酒数”就是这个意思。后因以“金谷酒数”用为宴饮行令罚酒三杯的典故。

唐.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开琼筵以坐花,飞羽觞而醉月。不有佳作,何申雅怀!如诗不成,罚依金谷酒数。”


偏正 金谷,晋代时建造的一所园名。指宴会上一种罚酒三大杯的惯例。唐·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如诗不成,罚依~。”※数,不读作shǔ。△常用于写宴会上的罚酒情况。


【词语金谷酒数】  成语:金谷酒数汉语词典:金谷酒数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郭先生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喻指无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。《晋书.刘寔传》:“推贤之风不立,滥举之法不改,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。”其他 常比喻无才而窃居其位的人。《晋书·刘寔传》:“推贤之风不立,滥举之

  • 师旷之聪

    参见:子野之聪

  • 王祥卧冰

    旧时比喻子女孝顺父母。典出晋人王祥之事迹。王祥(185-269年),字休征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东汉末年,扶母携弟,隐居三十余年。母死后,徐州刺史辟为别驾,举秀才,累迁大司农。高贵乡公曹髦时拜光

  • 公田种秫

    源见“陶令秫”。形容好酒乐饮,超脱免俗。宋苏辙《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》:“公田种秫全抛却,坐客无毡谁与钱?”【典源】 南朝梁·萧统《陶渊明传》:“ (陶潜) 为彭泽令。……公田悉令吏种秫,曰:‘

  • 社稷主

    源见“社稷”。指邦国之主。《老子》:“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。”【词语社稷主】   汉语大词典:社稷主

  • 隐居以求其志

    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愿。 这是古人生逢乱世所采取的一种全身远害的态度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隐居以求其志,行义以达其道。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。’”《后汉书.逸民传.序》:“或隐居以求其

  • 三昧

    36 ① 佛家语,梵文的音译。意为排除杂念,保持心境的寂静。《智度论》卷七:‘善心一处不动,是名三昧。”后转而为解脱束缚的意思。唐代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每下直出门,相谑谓之小三昧,出银台乘马,谓之大三

  • 吴市箫声

    源见“吴市吹箫”。借指乞怜的凄凉之声。清黄景仁《将之京师杂别》诗:“吴市箫声燕市筑,一般凄断有谁怜?”

  • 野人舟

    《晋书.隐逸传.郭翻传》:“(郭翻)咸康末,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,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,躬往造翻,欲强起之。翻曰:‘人性各有所短,焉可强逼!’翼又以其船小狭,欲引就大船。翻曰:‘使君不以鄙贱而辱临之

  • 恶语伤人六月寒

    见〔甜言美语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〕。【词语恶语伤人六月寒】   汉语大词典:恶语伤人六月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