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韩信登坛

韩信登坛

指萧何建议刘邦设立拜将坛,以隆重之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。后以此典比喻授以要职,委以重任。当时,萧何问刘邦究竟作何打算?汉王刘邦说:“我也想要向东方发展呀,怎么能够闷闷不乐地老呆在这里呢?”萧何说:“如果大王决计向东方发展,能够任用韩信,韩信就会留下来;如果不能任用,韩信终究要跑走。”汉王刘邦说:“我看在你所推荐,让他做将吧。”萧何说:“即使做将,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。”汉王刘邦说:“那就让他当大将。”萧何说:“好得很!”于是汉王刘邦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。萧何说:“大王向来傲慢,不讲礼节,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一样,这就是韩信要离去之原因。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,就选个吉祥日子,亲自斋戒,设置高坛和广场,举行任命大将之完备礼节,那样才行。”汉王刘邦答应萧何要求。将领们听到要拜大将都高兴,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。等到任命大将时,竟是韩信,全军都感到惊讶。此典又作“登坛拜将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11页:“王曰:‘吾亦欲东耳,安能郁郁久居此乎?’何曰:‘王计必欲东,能用信,信即留;不能用,信终亡耳。’王曰:‘吾为公以为将。’何曰:‘虽为将,信必不留。’王曰:‘以为大将。’何曰:‘幸甚!’于是王欲召信拜之。何曰:‘王素慢无礼,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,此乃信所以去也。王必欲拜之,择良日,斋戒(沐浴、独宿、不饮酒、不吃荤,清心洁身,表示诚敬);设坛(土台)场(广场),具礼,乃可耳。’王许之。诸将皆喜,人人自以为得大将。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》:“既班三事,又贰六官,卫青受诏,韩信登坛。”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2本第4折:“计将安在?小生当筑坛拜将。”


【词语韩信登坛】  成语:韩信登坛汉语词典:韩信登坛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树后庭花

    曲调名称,也作“后庭花”、“歌玉树”、“南朝旧曲”等,南朝陈后主及其幸臣所制。陈后主(553-604年)即陈叔宝,字元秀,小字黄奴,吴兴长城(浙江长兴)人。南朝皇帝。在位时大建宫室,生活奢侈,日与妃嫔

  • 进黄公履

    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为老者纳履,意谓尊老求教益。元李庭《水龙吟.萧公弼生朝》词:“待西风,拂口貂裘尘土,进黄公履。”

  • 葛丰刺举

    《汉书》卷七十七《诸葛丰传》:“诸葛丰字少季,琅邪人也。以明经为郡文学,名特立刚直。贡禹为御史大夫,除丰为属,举侍御史。元帝擢为司隶校尉,刺举无所避,京师为之语曰:‘间何阔,逢诸葛。’(唐.颜师古注:

  • 邯郸鲁酒

    源见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。谓世事牵连,祸患难防。宋沈瀛《减字木兰花》词:“邯郸 鲁酒,却笑行人陵柏寿。”

  • 陈群戚容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魏文帝受禅,陈群有戚容。帝问曰:‘朕应天受命,卿何以不乐?’群曰:‘臣与华歆,服膺先朝,今虽欣圣化,犹义形于色。”三国时,曹丕受禅登基。群臣兴高彩烈,唯有陈群表现出忧戚之容色。文

  • 白马生

    《后汉书.张湛传》:“张湛字子孝,扶风平陵人也。……(建武)五年,拜光禄勋。光武临朝,或有惰容,湛辄陈谏其失。常乘白马,帝每见湛,辄言:‘白马生且复谏矣。’”东汉时,张湛为人忠直敢谏,他经常批评光武帝

  • 昆仑槎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在高处水流航行的船只。清王士禛《渡河西望有感》诗:“星宿海从天上落,昆仑槎自斗边来。”

  • 偏袒

    源见“左右袒”。偏护一方。清昭梿《啸亭续录.先恭王之正》:“居相位者,当有相度,西林偏袒乡党,非持平天下之道也。”“偏袒”指偏向一方、袒护一方之意。其字面意思是: 露出右肩或左肩。佛教徒露出右肩,以示

  • 宁可玉碎,何能瓦全

    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《资治通鉴·陈纪·武帝永定三年》:“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? 丈夫~?”

  • 喜笑怒骂,皆成文章

    见“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”。鲁迅《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》:“但必须止于嘲笑,止于热骂,而且要‘~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