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马工枚速

马工枚速

西汉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好,枚皋的赋写得快。淮阴人枚乘的儿子枚皋,字少孺。被汉武帝任为郎,善文辞。枚皋写的赋胜过东方朔,曾随武帝出巡各地。武帝在巡访途中,有所感触就让枚皋写赋记游。枚皋文笔疾速,接受诏命后文章就写成了,所以他写的赋较多。司马相如善于写文章,但文笔迟缓,所以他的作品不多,但质量胜过枚皋。后以“马工枚速”为典,喻二者各有所长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1《枚乘传》2366、2367页:“(枚)皋字少孺。……上书北阙(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,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),自陈枚乘之子。上得之大喜,召入见待诏,皋因赋殿中。……皋为赋善于朔也。……上有所感,辄使赋之。为文疾,受诏辄成,故所赋者多。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,故所作少而善于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:“枚皋文章疾敏,长卿(即司马相如)制作淹迟,皆尽一时之誉。” 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张率传》:“(张)率又为《待诏赋》奏之,甚见称赏。手敕答曰:‘省赋殊佳。相如工而不敏,枚皋速而不工,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!” 宋·葛胜仲《临江仙·燕诸部使者》:“文似枚皋加敏速,记书易若张巡。”


并列 马,指汉代司马相如。枚,指汉代枚皋。枚皋文章写得快,司马相如文章写得慢却比枚皋写得好。后比喻各有长处。语本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(枚皋)为文疾,受诏辄成,故所赋者多。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,故所作少而善于皋。”清·李伯元《南亭笔记》12:“提覆日,李(殿林)高坐堂皇,俟缴卷已如额,乃疾趋而人,明日发案,其马迟而不能枚速者,俱落孙山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比喻各有千秋。→各有千秋 各有所长 ↔一无所长 不过尔尔。也作“马迟枚疾”。


【词语马工枚速】  成语:马工枚速汉语词典:马工枚速

马:指司马相如。工:细致,严谨,引申为质量高。枚:指枚皋。司马相如(前179-前117年),西汉著名辞赋家,作品富有文采,词藻华丽。枚皋,西汉辞赋家枚乘的儿子。据《汉书》记载:枚皋才思敏捷,作赋很快,所以他的赋比较多,司马相如善于作文,而文思不快,所写的赋少于枚皋,但质量较高。后人就用马工枚速表示一个快,一个质量高,各有所长,平分秋色。有时也概括为又快又好。南朝梁张率,字士简,性格宽厚,娴雅。十二岁便能作文,每日作赋一篇,十六岁时共作了二千余篇。有个叫虞讷的,看了之后大加诋毁。张率便把稿子全烧了,重新作诗给他看,假托是沈约的作品,虞讷看了之后觉得字字都完善无比。张率告诉他实情,虞讷羞愧地走了。后张率写了一篇《待诏赋》上奏,梁武帝看后大为赞赏。给他写封敕书称赞他说:“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,但写得慢,而枚皋作文快,却写得不太好。你可以说是集二者长处于一身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南史·张率传》卷31,815页:“(率)乃为《待诏赋》奏之,甚见称赏,手敕答曰:‘相如工而不敏,枚皋速而不工,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李伯元《南亭笔记》卷12,第15节:“李高坐堂皇,俟缴卷已如额,乃疾趋而入,明日发案,其马迟而不能枚速者,俱落孙山。”


【词语马工枚速】  成语:马工枚速汉语词典:马工枚速

猜你喜欢

  • 旦评

    同“汝南月旦”。元袁桷《送东平程太守》诗:“百年礼乐维时举,比屋衣冠合旦评。”

  • 化虎

    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:“昔公牛哀转病也,七日化为虎。其兄掩户而入觇之,则虎搏而杀之。是故文章成兽,爪牙移易,志与心变,神与形化。方其为虎也,不知其尝为人也;方其为人,不知其且为虎也。二者代谢舛驰,各乐其

  • 三尺喙

    《庄子.徐无鬼》:“丘也闻不言之言矣,未之尝言,于此乎言之。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,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。丘愿有喙三尺!”后因以“三尺喙”比喻能言善辩。宋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

  • 王佐之才

    王:帝王。佐:辅助。指具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说:“刘向曾称颂董仲舒有辅佐帝王建功业、治天下的大才干,即使辅佐商汤王的伊尹、辅佐周武王的吕尚这样的贤相也不过如此。至于辅佐齐桓公

  • 千金一壶

    同“一壶千金”。清钱谦益《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墓志铭》:“以千金一壶之身,当大厦一木之任。”壶,通“瓠”。见“千金一瓠”。清·钱谦益《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墓志铭》:“以~之身,当大厦一木之任。”【词语

  • 牛鼎烹鸡

    《吕氏春秋.应言》:“白圭谓魏王曰:‘市丘(市丘,一说为魏邑;一说即沛邱,齐地;《史记.孟子荀卿列传》唐司马贞《索隐》引《吕氏春秋》作“函牛之鼎”,较可取)之鼎以烹鸡,多洎(添汁)之,则淡而不可食;少

  • 观过斯知仁矣

    过:错误。仁:这里同“人”。 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,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《后汉书.吴祐传》:“掾以亲故,受污秽之名,所谓观过斯知仁矣。”

  • 江边解佩人

    同“解佩游女”。清毛奇龄《采莲曲》:“亦有江边解佩人,兰桡桂楫傍江春。”

  • 濡沫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比喻同处困境,相互救助。唐元稹《酬白学士》:“卧辙希濡沫,低颜受颔颐。”【词语濡沫】   汉语大词典:濡沫

  • 过庭交分

    源见“孔鲤趋庭”。指与人同学。唐杜牧《寄宣州郑谏议》诗:“再拜宜同丈人行,过庭交分有无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