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高屋建瓴

高屋建瓴

建:倾倒。瓴(líng龄):盛水的瓶子。此典指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。一说:瓴,仰瓦,即瓦沟。汉初,田肯向高祖刘邦分析形势说:“秦地(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,今陕西、甘肃等地),形势险要,是可以取胜之地方,它有隔山阻河的险难,与各诸侯国远隔千里,如果诸侯拥兵一百万,那么秦地兵力只要二万就足以抵挡制胜。凭借着这样有利之地势,从此以后对各诸侯用兵,那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的水从瓦沟里一泻而下。”后以此典比喻居高临下,有不可阻挡之有利形势。此典又作“建瓴”、“建瓴之势”“建瓴高屋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83页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(xuán玄,通“悬”)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《集解》引如淳曰:“瓴,盛水瓶也。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,言其向下之势易也。建音蹇。”晋灼曰:“许慎曰瓴,壅似瓶者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简文帝《弹棋谱序》:“观兵棋之式道,上升则博艺穹天,赴下则建瓴高屋。乘危则栈山航海,历险则束马悬车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莫不如彼建瓴,同斯破竹,一朝指挥,六合大定。” 唐·骆宾王《兵部秦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贼据临代之形,负建瓴之势,征风召雨,猬起蜂飞。” 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加兵诸侯,如高屋之建瓴,水神皋天邑,以先得者为上计。” 朱自清《那里走》:“这种……生活样式,正如高屋建瓴水,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处。” 刘伯承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:“毛主席洞察全局,高屋建瓴,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魄,是史无前例的。”


偏正 建,倾倒。瓴,水瓶。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其势不可阻挡。语本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(秦中)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宋·曾极《金陵百咏·天门山》:“~无计取,二梁刚把当殽函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气势。→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↔断断续续。 也作“建瓴高屋”、“屋上建瓴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……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秦国,是占据有利地势的国家,周围有黄河、山脉等险阻,如果它发兵来攻打东边诸侯,如同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 (一说瓴为泻水沟) 的水一样会一泻而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势头迅猛顺畅,不可遏阻。

【典形】 建瓴、建瓴之势、凭高建瓴、建瓴得势。

【示例】

〔建瓴〕 北周。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莫不如彼建瓴,同斯破竹,一朝指挥,六合大定。”

〔建瓴之势〕 唐·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贼据临代之形,负建瓴之势。征风召雨,蝟起蜂飞。”


【词语高屋建瓴】  成语:高屋建瓴汉语词典:高屋建瓴

猜你喜欢

  • 剧孟一敌

    《史记.游侠列传.剧孟传》:“?阳有剧孟。周人以商贾为资,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。吴楚反时,条侯(周亚夫)为太尉,乘传车将至河南,得剧孟,喜曰:‘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,吾知其无能为已矣。’天下骚动,宰相得之

  • 控鹤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指得道成仙。南朝 齐孔稚珪《褚先生伯玉碑》:“是以子晋笙歌,驭凤于天海;王乔云举,控鹤于玄都。”【词语控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控鹤

  • 韩白

    指韩信、白起。韩信(?-前196年),淮阴(今江苏清江西南)人。初事项羽,后归刘邦。被任为大将,智勇双全,能善战,破赵取齐,封为齐王,助刘邦灭掉项羽建立汉朝。白起,又名公孙起(?-前257年),郿(今

  • 凤皇毛

    同“凤毛”。皇,通“凰”。唐元稹《寄赠薛涛》诗:“言语巧偷鹦鹉舌,文章分得凤皇毛。”

  • 兴灭继绝

    《论语.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。”后因以“兴灭继绝”谓使灭绝了的重新振兴起来,延续下去。《汉书.代孝王刘参传》:“元始二年,新都侯王莽兴灭继绝,白太皇太后,立年弟子如意为广宗王,奉代孝王后。”并列

  • 神羞

    《尚书.周书.武成》:“唯尔有神,尚克相予,以济兆民,无作神羞。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,无为神羞辱。”《尚书》中有盼望天神能助民渡过一切灾难,保佑民众,千万不要羞对苍生。后遂用为祈天

  • 赳桓之士

    源见“赳赳桓桓”。指威武雄健的武将。太平天国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将见弦诵之士怀经济,赳桓之士尽腹心。”

  • 鼠狱

    《史记.酷吏列传》:“〔张汤父〕出,汤为儿守舍,还而鼠盗肉,其父怒,笞汤。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,劾鼠掠治,传爰书,讯鞫论报,并取鼠与肉,具狱磔堂下。其父见之,视其文辞如老狱吏,大惊,遂使书狱。”后因以“

  • 系足缘

    源见“月下老人”。指做媒人的缘分。明叶宪祖《鸾鎞记.探婚》:“幕中人空有牵丝愿,月下老曾无系足缘。”

  • 叶题

    源见“红叶题诗”。谓在红叶上题诗。宋张炎《渡江云.次赵元父韵》词:“惟只有,叶题堪寄,流不到天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