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统暗沙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北部,位于中沙群岛与香港之间。距中沙大环礁约140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一统暗沙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一统暗沙“沙东西长二浬,宽一浬,平均深度8—9寻,最浅处有达6.5寻者。周围则深100寻以上,天气恶劣时破浪极大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北部,位于中沙群岛与香港之间。距中沙大环礁约140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一统暗沙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一统暗沙“沙东西长二浬,宽一浬,平均深度8—9寻,最浅处有达6.5寻者。周围则深100寻以上,天气恶劣时破浪极大”。
①古国名。嬴姓。相传为伯益之后。非子为部落首领时,居于犬丘 (今甘肃礼县东北)。善养马,被周孝王封于秦 (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),作为附庸。公元前770年,秦庄公子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 (今河
在今江苏溧水县东南十二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杜城山,“隋大业末,杜伏威尝屯军于此,因号杜城山。旧有庙及战场”。
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永富省兴化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广威州:多邦城“在州西,交人谓之兴化府”。《明史·张辅传》:永乐四年(1406),“张(辅)军次富良江北,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,遂与(沐)晟
即今江苏吴江市南八十里铜罗镇。因汉严忌墓在此而得名。元、明置烂溪巡司于此。传古名铜罗村,1947年改名铜罗镇。
北魏永安中置,属定戎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永安中置,治今山西省孝义市境内。属定戎郡。北齐废。
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中阳县。三国魏移治今山西孝义县,西晋永嘉后废。1914年改宁乡县为中阳县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中阳县城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中西部、吕梁山西麓。属吕梁市。面积
①在今江西宜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新昌县:吉祥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一名瑞云山。山高耸,中有聪明泉”。相传唐悟本禅师居此。②在今湖北大冶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吉祥山“在大冶县东。《武昌
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二》: 蓝田镇 “在南城县东八十里,与新城县接界。宋置税务,元改为驿,明改置巡司。今裁”。(1)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东南部、白岭山以南、响水河以东。面积32平方千
①清置,属沁州。在今山西沁县西北二十七里,小漳河上游。②清置,属临潼县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五十里交口镇,当漆沮水会清谷水入渭河之口。③清置,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北交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二》:交口镇“在
①即大峨眉、中峨眉、小峨眉山的合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小峨山“此山与中峨、峨眉相连,故峨眉亦名大峨,是为三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:三峨山,“《志》云:大峨山在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