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丁村遗址

丁村遗址

在今山西襄汾县南八里丁村附近的汾河东岸。1953年发现,1954年进行调查,并作重点发掘,发现人牙三枚,旧石器二千零五件,哺乳动物化石梅氏犀、披毛犀、野马、纳玛象、斑鹿、方氏鼢鼠、原始牛等二十八种。1976年在以前曾发现旧石器时代三枚人牙的54:100地点,又发现一块小孩的右顶骨化石。因发现于丁村,故名丁村人。丁村人形态介于北京猿人与现代人之间,距今约10万年左右。石器较粗壮,以直接打击法打制。石器类型有砍砸器、刮削器、尖状器、石球等。三棱大尖状器为突出的代表性器物。由于石器有显著特点,故命名为“丁村文化”。丁村人及文化的地质时代居晚更新世早期,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。目前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,主要以丁村文化为代表。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。1953年发现,1954年作重点发掘,发现人牙3枚,旧石器2005件,哺乳动物化石——梅氏犀、披毛犀、野马、纳玛象、斑鹿、方氏鼢鼠、原始牛等28种。因发现于丁村,故名“丁村人”。由于石器有显著特点,故命名为“丁村文化”。丁村人及文化的地质时代居晚更新世早期,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。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,主要以“丁村文化”为代表。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钟 (鐘) 楼

    即岭南第一楼。在今广东广州市惠福西路北侧五仙观内大殿后的坡山顶。始建于明洪武七年 (1374)。中悬青铜大钟,铸于明洪武十一年(1378)。因击钟为夜禁信号,故名大禁钟,为广州现存最大的古钟。

  • 苟公谷

    或作荀公谷,一名荀公涧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。《宋书· 柳元景传》: 庞季明 “还卢氏,据险自固。顷之,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”。

  • 三关

    ①三国蜀汉阳平关(今陕西宁羌县西北)、江关(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)、白水关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)的总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邵传》:“近刘氏据三关之险,守重山之固,可谓金城石室。”②又称义阳三关。南北朝时黄

  • 宣房宫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筑,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七里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汉武帝令汲仁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,“卒塞瓠子,筑宫其上,名曰宣房宫”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塞瓠子,筑宫其上,名曰宣房宫

  • 北弋阳县

    南朝梁普通八年(527)改弋阳县置,为光州弋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并入南弋阳县。古县名。东魏析弋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。为弋阳郡治。北齐废入南弋阳县

  • 慈廉州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属交州府。治所在丹山县 (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丹凤,在河内市之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山平省部分地。宣德二年 (1427)以后入安南。

  • 观津县

    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。东汉属安平国。北魏改名灌津县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冀州。大业初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)复置,寻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武邑

  • 陟州

    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修武县 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四年 (621) 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修武县(今河南获嘉县)。四年废。

  • 石子营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铜仁市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石子营在“府北三里……皆为要地”。

  • 新港仔社

   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北后龙溪北岸,后龙镇东约六里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新港仔社 “离府治一千二百九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