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亚港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南榆林港。清光绪《崖州志》卷2:三亚港在“城(今崖城镇)东一百二十里,受三亚、大陂、临川水入海,为商船麇集处”。
在海南省三亚市区、三亚河入海处。古为著名的沿海港口,1942年在此建军港,1953年改为商港。主要担负海南岛东南和南部海上客货运输任务。自然岸线长40千米,港池呈喇叭型,5000 吨级轮船可直接进港靠泊。有码头2座,7个泊位。海上航线可达国内沿海各港口和国外20个国家。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南榆林港。清光绪《崖州志》卷2:三亚港在“城(今崖城镇)东一百二十里,受三亚、大陂、临川水入海,为商船麇集处”。
在海南省三亚市区、三亚河入海处。古为著名的沿海港口,1942年在此建军港,1953年改为商港。主要担负海南岛东南和南部海上客货运输任务。自然岸线长40千米,港池呈喇叭型,5000 吨级轮船可直接进港靠泊。有码头2座,7个泊位。海上航线可达国内沿海各港口和国外20个国家。
春秋周畿内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三年 (前519),尹辛 “攻蒯,蒯溃”。杜注: “河南县西南蒯乡是也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南尹河南县 “有蒯乡”。注引 《晋地道记》 曰: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连道县置,属宁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②西晋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。后废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改兴势县复置,属洋州。治所即今洋县。天宝十
即移里闵河。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116:一迷河“在开原城北四百里。源出艾河北山,北流合一秃河, 入松花江”。
俗称北竿山。又名北干山、竹竿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青浦县: 干山 “昔时土宜美箭,因名”。
宋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秦安县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北宋置,即今甘肃省秦安县。属秦州。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。
在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枣园乡附近。清改为顺水渠。《清一统志 ·宁夏府二》: 顺水渠 “旧曰枣园渠,袤三十五里,溉田九十五顷,今改名,长七十里,溉田三十七顷”。
明置,属镇番卫。在今甘肃民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西乐堡“在卫西”。
明正统元年 (1436) 置,在今湖北宜城市南。清以后废。
在今四川涪陵市南二十五里。民国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》卷5:下沙溪桥“为驿递通衢,明张与可捐修”。
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8临海县: 盖竹山 “在县东三十一里。高九百丈,周回一百里。《抱朴子》 云: 余山不可合神丹、金液,有山精木魅,多坏入药,唯有大小台华山、少室、盖竹等山,一作可成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