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桥镇

三桥镇

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三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“三桥镇巡司在怀宁县(今安庆市)西。本朝乾隆二十八年设。”


(1)在浙江省德清县西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桥埠,人口2120。清道光《武康县志》:“三桥埠,在县北七里,自平远门(旧武康县城北门)至水埠有小桥三,故名。”1956年置三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产蚕茧、茶叶、竹笋。建材业较发达。有印染、胶辊、水泥、面砖等厂。杭宣铁路、104国道经此。(2)在安徽省怀宁县西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桥,人口2320。因旧有三座石桥得名。为县西古镇,清乾隆年间设巡检司。1949年为三桥区三桥、龙门、白洋、双河、社塘、定福诸乡地,1956年合并为三桥乡。1958年改为三桥公社,1984年复置三桥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薯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杉木,为县林业基地之一。有内燃机配件、纺织、轮窑等厂。有公路东接212省道,西通小市港。(3)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部偏西。面积2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,其中仡佬、苗、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桥,人口1900。处老龙洞、翻水洞、东山沟三溪汇流处,故名。清属正安州小溪里。1932年置龙华镇。1953年分置三会、桥塘、开建、永锡、回龙、金珠、郭村等乡。1958年并建三桥公社。1961年析建三会、开建、永锡、接龙、杠村等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并置三桥镇。多山地,森林茂密。产天麻、党参、黄连、朱砂、三七等药材。大杠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青球崖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场

   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德兴县: 银场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唐冶银处”。

  • 郖津渡

    又名陌底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陌南镇南。为黄河渡口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杜畿传》: “ (卫) 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,畿至不得渡。……遂诡道从郖津渡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亦佐县

    元代于夜苴部置,属罗雄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南八十六里亦佐。明永乐初改属曲靖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清府亦佐县:“号夜苴部,后讹为亦佐。”清康熙八年(1669)废入罗平州。古县名。元初置,治今云南省

  • 俞元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属建宁郡。南朝宋属晋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置,治今云南省澄江县东南旧城。两汉属

  • 绍兴卫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绍兴卫 “在府治东。洪武十二年建,领三江所一”。清废。

  • 楚州

    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北徐州置,治所在燕县 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瓦埠湖以东,女山湖以西和池河以北地区。北齐改为西楚州。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(550) 改巴郡置,

  • 关前隘

    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三十五里卡凤村境内。《清史稿·越南传》:清光绪十一年(1885),法兵入镇南关,冯子材“乃于关内十里关前隘,跨东西两岭间,筑长墙三里余,外掘深堑,为扼守计, 自率所部驻之,而令王孝祺

  • 峡路

    亦名峡西路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分西川路置,后为至道十五路之一。以在三峡以西而名。治所在夔州(今四川奉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、梓潼、蓬安、垫江、璧山、江津以东,湖北建始、鹤峰以西,陕西留坝、

  • 成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中部或北京市西南部。东汉废。

  • 四排山

    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北营盘。旧属缅宁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