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水县

三水县

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为属国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。东汉末废。

②北魏太延二年(436)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二十八里。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)移治今彬县西北十五里白马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彬县。大业元年(605)移治今旬邑县北十五里陇川堡,属豳州。后属北地郡。唐属邠州,广德元年(763)移治今旬邑县东北职田镇。元和十二年(817)还治今旬邑县北陇川堡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废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复置,仍属邠州。移治今旬邑县。1914年改为栒邑县。

③明嘉靖五年(1526)析南海、高要县置,属广州府。治所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广东三水县:“三水者,汇水、翁水、陶水也。国朝(明)嘉靖五年析南海县之北境,高要县之东境建县, 治白塔,而三水俱在其南,故名。”而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 引《旧志》称:“西江为一水,北江为一水,合流而达省城为一水,故名三水。”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45年移治今三水县(西南镇)。1993年改设三水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。属安定郡,为安定属国都尉治。东汉末年后地入羌胡,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彬县东北。属新平郡。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年)徙治今彬县西北。此后治所屡有迁移。隋至宋属豳(邠)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并入淳化县。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复置,治今旬邑县。明、清仍属邠州。1914年因与广东省三水县重名,改名栒邑县。(2)明嘉靖五年(1526年)析南海、高要两县置,治白塔村龙凤岗(今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镇城内村),属广州府。1945年迁治西南镇。1993年撤销,改设三水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笏园

    又名丁家花园。在今山东潍坊市旧城北部胡花牌坊街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清光绪十一年(1885)丁姜宝改建为私人花园。因建筑小巧玲珑,占地少,人喻之为“十个笏板”,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“十笏园”。廊内建有亭、

  • 谢家塘市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四里谢塘镇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: 谢家塘市 “在县 (旧治丰惠镇) 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虎头寨

    ①在今湖南泸溪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卢溪县 “河溪寨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北三里有虎头寨,元末筑此,以保障民居。”②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。清光绪 《合州志》 卷4: 虎头寨在 “州北十五里,

  • 岳 (嶽) 麓寺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上。西晋太始元年 (265) 建。即古麓苑。宋名慧光寺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9 “麓山” 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曰: “长沙西岸有麓山,其下有精舍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

  • 南天水郡

    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后废。(1)南朝宋置,治略阳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宜城市东部一带区域。南朝梁废。(2)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,治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北长

  • 邛都河

    指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邛都县“有邛都河,河中有蜯巂山”。

  • 安阳水

    即唐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径今河北固安、永清二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,北伐契丹,世宗遣将刘重进据固安,“上自至安阳水,命作桥”,谋取幽州,会有疾而还。古水名。即唐、五代时桑干河南支,

  • 马龙县

    1913年改马龙州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马龙县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东部。属曲靖市。面积1751平方千米。人口19.1万。辖5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通泉镇。马龙源自彝语麻笼,麻为“

  • 南浦都

    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。明嘉靖八年(1529) 移桂山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北南浦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移桂山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吾失温站

    元驿站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乌尔顺河西侧。元《析津志》“天下站名”载吉答(在今黑龙江省龙江县附近)正西第十三站为吾失温站。屠寄《黑龙江舆地图》乌尔顺河西有一古城,当即金代斡鲁速城,元为驿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