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河

东河

①即今河北赤城县东白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赤城堡:东河“自独石云州东南流,经古北口,为通州白河上源”。

②亦名东湖。指今安徽霍邱县东之城东湖。明嘉靖《寿州志》卷2霍邱县:东河在“县东五十里。东流与正阳河相合”。丁文江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:霍邱县东有东湖。

③清代河东河道总督管辖之地。清雍正七年(1729)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(通称河东河道总督),驻济宁(今山东济宁市),后移驻兖州(今山东兖州),专管防治河南、山东境内的黄河与运河,时称总督为“东河总督”,所管诸河为东河。《清会典·工部》:“凡河道分治者三,曰北河,曰东河,曰南河。”注:“河东河道总督所治为东河。”光绪二十八年(1902)裁东河总督。

④即今湖北广水市东之应山河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东河“在应山县东。源出县西北二里,曰汶水,东南流,环城为壕,径应台山潴为池,东流注于方家河,亦曰东湖。……又东南径太平镇,二吉水注之,又径七里冈入黄沙河”。

⑤即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河,为孙水河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冕山桥千户所:东河“在所东二里。亦出小相公岭,南流会于泸沽河”。

⑥即今云南马龙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马龙州:东河“在州治东。治西又有西河,东流合于东河,入寻甸军民府界”。

⑦亦名大东河。源出甘肃礼县东南,南流经徽县,至成县东南合南河,又东南流至陕西境入嘉陵江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一》 “丁令溪水”条谓:“今东河,或即埿阳水也。”

⑧即关川河的东源。在今甘肃定西县东门外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安定县:“西有西河,东有东河,流合焉。”

⑨即今甘肃庆阳县柔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安化县:东河“在府城东。来自沙漠,至城北合怀安川及灵沟水,南流至合水县界为马莲河”。


(1)又称乌门果勒。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。黑河下游的东支。自额济纳旗湖西新村附近向北流入苏古诺尔。长约150千米。(2)嘉陵江支流。在四川省东北部。源于南江县米仓山南麓代家河坝,流经旺苍县、苍溪县,至阆中市区附近入嘉陵江。长293千米,流域面积 5210 平方千米。上游流经米仓山,水流湍急。下游河谷开阔,富航运、水产之利。主要支流有盐井河、插江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渌洋湖

    亦作绿洋湖。在今江苏江都县西北艾陵湖东北,半入高邮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军: 绿杨湖 “在军东南,离城三十里”。

  • 新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在今安徽界首市北小黄尹城子。西汉属汝南郡。东汉建武三十年 (54)改属淮阳郡。永元十 年 (99) 仍属汝南郡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“吕臣为仓头军,起新

  • 淮东道宣慰司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淮东道宣抚司。十五年 (1278) 改置宣慰司,治淮安路 (治今江苏淮安市)。十九年 (1282) 罢。二十一年 (1284)复置,迁治扬州路 (治今扬州市)。二十三年

  • 六塔镇

    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三十二里六塔乡。北宋六塔河故渠在此。

  • 蛮州

    唐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北宋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鱼梁河与清水江汇流处。北宋后废。

  • 比地州

    亦作北地州。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、汉源、甘洛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狼山

    ①即今内蒙古杭爱后旗西、乌拉特后旗西南之狼山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建义初,孝庄诏曰: “蠕蠕主阿那瓌镇卫北藩,御侮朔表,遂使阴山息警,弱水无尘,刊迹狼山。” 即此。②在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十八里长江边。《

  • 远化县

    隋大业五年(609)置,属河源郡。治所在曼头城(今青海共和县西南)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,治曼头城(疑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一带)。属河源郡。隋末废。

  • 宣文堂

    北魏平城宫殿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 载: 太和十二年 (488) 九月,“起宣文堂、经武殿”。太和十七年 (493),“三月戊戌,改作后宫,帝幸永兴园,徙御宣文堂”。

  • 永清堡

    亦作永兴堡。明置,属兴武营所。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七十四里苏步井乡英雄堡。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于此战胜马鸿逵部,遂改为英雄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