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阳县

东阳县

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东阳城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陈婴者,故东阳令史……东阳少年杀其令, ……遂强立婴为长。”即此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西晋仍属临淮郡。南朝陈废。

②汉高帝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漳南镇。东汉省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贝州。十八年(598)改漳南县。

③隋开皇十二年(592)改吴宁县置,为婺州治。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。十八年(598)改名金华县。

④唐垂拱二年(686)析义乌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即今浙江东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6:“取旧东阳郡名也。”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)改为东场县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)复名东阳县。元属婺州路。明、清属金华府。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88年改设东阳市。

⑤武周久视元年(700)分蜀、广都二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灵池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东阳城。属东海郡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复置。属临淮国。东晋又废。秦末陈婴为县令史,东阳少年杀县令,“立婴为长,县中从者得二万人”,参加项梁起义队伍(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。(2)隋开皇六年(586年)分枣强县置,治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。属贝州。十八年改为漳南县。(3)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由吴宁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金华市。为金华郡治。十八年改为金华县。(4)武周久视元年(700年)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龙泉驿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灵池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析义乌县置,治今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。属婺州。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年)改名东场县,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复名东阳县。元属婺州路,明、清属金华府。1988年撤销,改设东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震关

    北周天和元年(566)置(《舆地纪胜》称西汉置),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小陇山。本名陇关,后改大震关。《元和志》卷2陇州汧源县:大震关“汉武至此遇雷震,因名”。唐大中六年(852)陇州防御史薛逵徙今陕西陇

  • 日中城

    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日中城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桑干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,水出故城东南流,出山径日没城南,盖夕阳西颓,戎车所薄之城故也。东有日中城,城东又有早起城,亦曰食时城,在黄瓜阜北曲中

  • 高僚原寨

    在今湖南蓝山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蓝山县: “高僚原寨在县南百里。其相近者又有紫僚原寨,皆崇山峻崖。崇祯十 一年,群 ‘贼’ 结聚于此,官兵讨破之。”

  • 种 (種) 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芳池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
  • 湓浦

    又名湓水、湓江。即今江西九江市西龙开河。源出江西瑞昌县西南青山,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,北流入长江。陈舜俞 《庐山记》: 青湓山 “有井形如盆,因号盆水,城曰湓城,浦曰湓浦”。李商隐诗 《哭刘蕡》: “

  • 高井驿

   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巢县: 高井驿在 “县西北六十里。道出合肥。《志》云: 县治西有镇巢水马驿,此为高井马驿,陆道所经也”。

  • 恩平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恩州置,治所在齐安县 (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、阳江二市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恩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恩州改置,治齐安县(今广东恩平市北)。

  • 黄龙镇

    ①在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化三年 (900),李克用将李嗣昭拔洺州,朱全忠遣其将蕾从周 “自邺县渡漳水,营于黄龙镇”。即此。②即今湖北蒲圻市北黄龙镇。清道光 《蒲圻县志》

  • 桑木垭

    即今贵州习水县东桑木镇。明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州杨氏,永宁土官率兵二千扼守于此。清代为桑木丫场。1932年设镇。在今贵州省习水县南桑木场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杨氏,永宁土官率

  • 乐野王宫

    一名乐野宫。故址在今福建邵武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4邵武军《古迹》:乐野王宫“在邵武县东三十五里,越王游赏之行宫也。今乐城里乐坂之上有古基犹存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邵武县“樵川驿”条下:“府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