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淄县

临淄县

①秦置,为临淄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后项羽封田都为齐王,西汉初封庶长子肥为齐王,皆都临淄。西汉为齐郡治。东汉作临菑,为齐国和青州治。南朝宋和北魏为齐郡治。北齐移齐郡治益都县 (今山东青州市),废临淄入益都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青州。大业初属北海郡。唐属青州,徙今淄博市东北临淄镇。金属益都府。元属益都路。明、清属青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属淄青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69年撤销临淄县,并入淄博市。

②南齐侨置,为齐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镇。梁废。


古旧县名。又作临菑县。秦置,治临淄城(今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北)。为临淄郡治。“城临淄水,故曰临淄”(《水经注·淄水》)。西汉为齐郡治,是东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,手工业有冶铁、制陶、纺织等,设有铁官、服官,“临淄十万户,市租千金,人众殷富,巨于长安”(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)。东汉为齐国治,又是青州治。东汉末,由于战争破坏,逐渐衰落,但仍是东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。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,青州刺史曹嶷以临淄城大难守,于城东南筑广固城(今青州市西北),绝涧深隍,甚为险固,为青州治,临淄遂失一州政治、军事上的重要地位。北魏、东魏仍为齐郡治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属青州。大业中属北海郡。唐、宋属青州。金属益都府。元属益都路。明、清属青州府。临淄城在唐后期已残破不堪,遂迁县衙于故城南墙外,改筑新城,即今临淄城。今临淄城明筑,清代多次重筑。1958年并入益都县。1961年复置。1969年撤销,设立淄博市临淄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吉港

    即苏吉丹。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锦石一带。《明史·苏吉丹传》: “苏吉丹,爪哇属国,后讹为思吉港。国在山中,止数聚落。酋居吉力石。”

  • 大五女镇

    即今河北安国市西南二十二里大五女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祁州图:西南有大五女。在河北省安国市西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五女,人口2180。市西部集贸中心。传东汉刘秀曾困于

  • 祺城

    在今河南杞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雍邱县:祺城“在县西北十八里。…… 《尔雅》 云: 淇者,吉祥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杞县: 祺城 “亦曰箕城。隋末,王世充尝置县于此”。

  • 罗次县

    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改罗次州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。至元二十七年 (1290) 改属安宁州。明代迁治今禄丰县东北五十八里碧城。弘治十三年 (1500) 改属云

  • 惠农县

    1942年析平罗县置,属宁夏省。治所在宝丰 (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宝丰镇)。以惠农渠为名。1954年迁治黄渠桥 (今平罗县东北黄渠桥镇)。1960年撤销,并入石嘴山市和平罗县。1987年由石嘴山市郊区复置

  • 宁都州

    元大德元年(1297)升宁都县置,属赣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宁都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降为宁都县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复升为宁都州,直隶江西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宁都、瑞金、石城等县地。1912年降为

  • 白马川

    在今甘肃华池县西。源出环县东界,东南流经华池县,至庆阳县东合环江为马莲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庆县:唐置白马县,“以西临白马川水为名”。

  • 昂川

    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三年 (426),“吐谷浑握逵等帅部众二万落叛秦,奔昂川,附于吐谷浑王慕璝”。

  • 西河口

    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西河乡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巡司于此。乾隆元年(1736)裁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南郑县东南部,西河与广家河交汇处。西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00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,并产木材、生

  • 校书堂

    即三鳣堂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东汉杨震之讲堂。又称三鳣堂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。东汉杨震隐居、教授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