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淮镇

临淮镇

又称临淮关。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临淮镇。清乾隆十九年 (1754) 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,伸入洪泽湖,三面环水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头,人口4300。传汉置临淮郡于此,以临近古淮河得名。洪泽湖形成后,此处为伸入湖中的一个嘴头,故名临淮头。1949年设临淮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稻、油菜籽等。养殖和捕捞业发达,盛产鱼、虾、蟹、鳖,为泗洪县渔港之一。为洪泽湖水产品重要集散地。有渔具、渔网、冷冻、建材、涂料、饲料、印刷、纺织等厂。有客轮通高良涧等地。青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子敬泉。(2)在安徽省凤阳县北部、淮河南岸。面积34.4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关,人口3.5万。以明朝临淮县得名。清在此设关征税,又称临淮关。1949年置临淮市,1955年改镇。1992年城北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花生等。有轮窑、橡胶、针织、制药、粮油加工等厂。京沪铁路和凤明、蚌明公路经此,临淮关港为沿淮重要港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都

    ①《左传》:定公十二年(前498),“仲由为季氏宰,将堕三都”。杜注:“三都,费、郈、成也。”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: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广都(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)、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)。东晋常璩《

  • 石城后千户所

    明正统五年(1440)置,属雷州卫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守镇石城后千户所“在县治西”。

  • 邬泽

    即邬城泊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见“昭余祁”。

  • 乌墩镇

    一名乌镇。北宋置,属乌程县。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:“唐元和初,镇海节度使李錡反,有将军乌姓者,力抗于此而死,镇因以名。”

  • 春秋时夷国。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二年(前721),“公会戎于潜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,东径戎城北。春秋隐公二年‘公会戎于潜’。杜预曰,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是也。”春秋

  • 大兴县

    ①北魏置,为大兴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。西魏改名五原县,后复改大兴县。隋又改为五原县。②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内(今陕西西安市)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名万年县。③金贞元

  • 辽东城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八年(612)征高丽,“车驾渡辽,大战于东岸,击贼破之,进围辽东”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九年(645)征高丽,五月“丁丑,军于马首山。甲申,克辽东城”。

  • 留庄隘

   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刘庄冶村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一》: 留庄隘 “在闻喜县东南七十里中条山。南通垣曲县,北接绛县冷口谷,东西二山之间,断壁千仞,激湍横流”。金代于此置刘庄镇。

  • 怀乡

    即今广东信宜东北怀乡镇。明属西宁县,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信宜市东北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雁门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因避太子杨广名讳,改广武县置,为代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代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雁门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代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雁门郡治。乾元元年(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