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乡山
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六十里,与江苏宜兴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义乡山“晋太守周玘举义兵,平石冰、陈敏诸贼,立义乡县于山下,山因以名”。
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六十里,与江苏宜兴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义乡山“晋太守周玘举义兵,平石冰、陈敏诸贼,立义乡县于山下,山因以名”。
即桑干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南京析津府漷县引《宋王曾上契丹事》曰:“北渡范水、刘李河,六十里至良乡县。渡卢沟河,六十里至幽州,号燕京。”周煇《北辕录》:“二十七日遇卢沟河,即卢龙也。燕人呼水为龙,呼黑
西汉置,属赵国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北。北魏属南赵郡,移治今隆尧县西南尧山乡。东魏改名柏仁县。《史记·张耳传》: 汉八年 (前199),“上从东垣还,过赵,贯高等乃壁人柏人,要之置厕。上过欲宿,心动,
①即齐子岭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 秦岭,“ 《县志》: 高欢、宇文泰争战之界,故齐、秦岭两呼之”。②亦名南山。在今陕西南部。为渭河、淮河与汉江、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。又名北岭
①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“顿迫于陈,其后南徙,故号南顿。” 西晋惠帝时为南顿郡治。北齐改为和城县。隋大业初复为南顿县,属淮阳郡。唐武德六年 (6
即今河北青龙县西北都山。唐韩愈《乌氏庙碑铭》曰:乌承玭“从战捺禄,走可突于渤海海上,至马都山,吏民逃徙失业,尚书(承玭)领所部兵塞其道,堑原垒石,绵四百里,深高皆三丈,寇不得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
即今西藏琼结县。《清一统志· 西藏》 卫地诸城: 垂佳普郎城 “在喇萨东南二百六十里”。后称穷结宗。1960年改设穷结县。又作琼结城、吹扎尔普朗城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。
在今贵州铜仁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 “黄蜡洞在府东五里。”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南巴塘乡。后称布庆族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上:“扎武、拉达、布庆,谓之扎武三族,同驻牧一地,在通天河南。”
又称孝感支线。自湖北孝感至长江埠。长31公里。为平汉铁路(今京汉路)支线。日伪于1942年修筑。1945年被拆除。
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怒江坝。宋大理属永昌府。元代属柔远路。明改潞江安抚司。南诏置,治今云南省保山市西南潞江坝,一说今昌宁县西南湾甸。属永昌节度。《蛮书·山川江源》:“高黎共山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