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水
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。《元和志》卷4夏州朔方县:乌水“出县黑涧,东注奢延水。本名黑水,避周太祖讳,改名乌水”。
②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境之颉河(一说为今清水河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安定郡乌氏:“乌水出西,北入河。都卢山在西。莽曰乌亭。”都卢山即六盘山,乌水应在六盘山之东。
古水名。东晋、北魏时名黑水,北周避太祖宇文泰(字黑獭)讳改名乌水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无定河支流纳林河。唐大历十年(775年),夏州将荣宗破回纥军于此。
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。《元和志》卷4夏州朔方县:乌水“出县黑涧,东注奢延水。本名黑水,避周太祖讳,改名乌水”。
②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境之颉河(一说为今清水河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安定郡乌氏:“乌水出西,北入河。都卢山在西。莽曰乌亭。”都卢山即六盘山,乌水应在六盘山之东。
古水名。东晋、北魏时名黑水,北周避太祖宇文泰(字黑獭)讳改名乌水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无定河支流纳林河。唐大历十年(775年),夏州将荣宗破回纥军于此。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凤皇元年(272),“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,遣使降晋。抗闻之,……敕军营更筑严围, 自赤谿至故市,内以围阐,外以御寇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:赤谿“在州
西汉建元元年 (前140) 改胡县置,属内史(后属京兆尹)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原阌乡县城。东汉属弘农郡。北魏正光中改为湖城县 (或作胡城县)。古县名。西汉初置胡县,建元元年(前140年)改作湖县,
在今福建尤溪县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9延平府:伏狮山“在尤溪县治北。状如伏狮,为县之镇山”。
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中渣坝沱土百户。
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其宗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其宗喇普土把总。
明景泰三年 (1452) 调置紫荆关城内,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。
在今湖南桂阳县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州:九银坑“在平阳县境。曰大凑山、大板源、龙图、毛寿、九鼎、小白竹、水头、石笋、大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“九鼎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桂阳州产银,宋天禧三
即岭外。指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。即“岭外”。
在今河南、山东境内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二》:嘉祐五年(1060),“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,曰二股河,其广二百尺。自二股河行一百三十里,至魏、恩、德、博之境,曰四界首河。七月,都转运使韩贽言:‘四界首古大河
即今福建南安市南莲河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二十年(1387)废。地滨海,产海盐,清置莲河场,设盐课大使。民国初裁场官,归莲河盐釐局管辖。古水名。即今福建省南安县南莲河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于此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