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克克穆河
即大克穆河。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(安哥拉河口以南)。有二源,据《乾隆内府舆图》,北源为贝克穆河(今名大叶尼塞河),在萨彦岭南,纳诸水西流折南流,会华克穆河;南源为华克穆河(今名小叶尼塞河),在库苏古尔泊西、唐努山北,纳诸水西流,会贝克穆河,复西流折北流,为伊克克穆河。
即大克穆河。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(安哥拉河口以南)。有二源,据《乾隆内府舆图》,北源为贝克穆河(今名大叶尼塞河),在萨彦岭南,纳诸水西流折南流,会华克穆河;南源为华克穆河(今名小叶尼塞河),在库苏古尔泊西、唐努山北,纳诸水西流,会贝克穆河,复西流折北流,为伊克克穆河。
明置,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治所在端溪县(今广东德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、郁南、云浮等市县地。贞观十一年 (637) 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置,治端溪县(今广东德庆县)。十一年废。
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延吉府。治所在珲春城 (今吉林珲春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珲春市一带。1913年降为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吉林省珲春市。1913年改为县。
即虎啸山。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。《宋史·张珏传》: “自全汝楫失大良平,大兵筑虎相山。” 即此。
即今浙江衢县西南三十四里后溪镇。清嘉庆《西安县志》卷9:城南有后溪街。
在今江西井冈山市 (茨坪) 东北二十五里。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,是通往永新县的要道。1929年1月,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进行 “围剿”时,企图从此突破,进行猛烈的炮击和偷袭,均未能得逞。(1)在江西省
北魏置,属武阶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东北。北周废。
在今湖南保靖县西南,接花垣县界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 “崇山复冈,径崎岖,中有小坪,颇为平坦”。(1)在今湖北省来凤县西南酉溪水西岸。清时屯兵戍守。(2)在今湖南省保靖县西南。清置千总驻防。
即今山西临县东北榆林沟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榆林河 “在临县北五里。源出黄云山下,西流入湫河”。
北宋废零绿县置,属吴川县。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廉江市西南。北宋属吴川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