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伯咄部

伯咄部

又作汩咄。隋靺鞨七部之一。分布在今吉林松花江下游地区。《新唐书·北狄传》:“粟末部……依粟末水以居,水源于山西,北注它漏河;稍东北曰汩咄部。”唐并入渤海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利山

    在今广东新兴县北、高要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4广州新会县:“利山在县南一百七十里。上多沉香木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63新州新兴县:利山“在新会县东(按:当西之误)一百七里。《南越志》云,此山多沉香木”。《

  • 唐封川

    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凤庆县境。

  • 沤麻池

    在今山西榆社县北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“初,勒与李阳邻居,岁常争麻池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3榆社县:“石勒沤麻池,在县北三十里。即勒微时与李阳所争处,今枯涸才有处所。”

  • 功剩桥镇

    北宋置,属历阳县。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四十五里功剩桥。

  • 凤林山

    ①亦名凤山、凤凰山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襄阳县有凤林山。《新唐书·孟浩然传》:孟浩然襄阳人,死葬于此。山南节度使樊泽“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,封宠其墓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凤山“

  • 骨利幹部

    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俄罗斯色楞格河下游以北,贝加尔湖东西地带。《新唐书· 回鹘传·骨利幹》: 骨利幹 “处瀚海北……其地北距,去京师最远,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,凡入烹羊胛,熟,东方已明”。唐贞观二

  • 齐化门

    元大都城十一门之一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东朝阳门桥处。《明史·徐达传》:洪武元年(1368)北伐,“进克通州,顺帝帅后妃、太子北去。逾日,达陈兵齐化门,填濠登城”。即此。明正统四年(1439)

  • 涪水关

    唐置,属江油县。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江油县: “有涪水关。”《方舆胜览》 卷70龙州: “十二关” 中涪水关 “距城一里”。

  • 海伦河

   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南。发源于县东北海伦山,西南流注入通肯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海伦府: “南: 海伦河自东来注 (通肯河)。”

  • 白乐堡

    即今河北蔚县东北六十里白乐镇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卷10蔚州:东路有白乐站堡。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2蔚州图:东北有白乐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