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和县
又作和利县。唐显庆二年(657)析通轨县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。天宝初属江源郡,乾元初复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而废。
古县名。唐显庆三年(658年)置,治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北。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,县废。
又作和利县。唐显庆二年(657)析通轨县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。天宝初属江源郡,乾元初复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而废。
古县名。唐显庆三年(658年)置,治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北。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,县废。
即今菲律宾之波利略岛。见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 “麻逸国” 条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“三岛” 条作蒲里咾。
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之右岸有李姥浦。……北对峥嵘洲。冠军将军刘毅破桓玄于此洲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县: 峥嵘洲在 “县西北六十里江中。……在今黄州、寿昌军之间。今
北宋置,属盘石县。在今四川资中县西七十里。
北魏置,属神武郡。治所即今山西神池县。后废。
①在今山西柳林县东青龙村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青龙渡 “在永宁州西一百二十里青龙镇。旧设巡司。本朝乾隆三十三年,移驻柳林镇”。②又名龙江镇、通惠镇。北宋淳化二年 (991)置,属华亭县。在今上海市
在今江西泰和县南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“高祖遣杜僧明等率二万人据白口,筑城以御之,迁仕亦立城以相对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太和县: 白口城“在县东南二里。……今两旧城迹犹存。
俗称锯齿口、锯子口。即今湖南华容县东南五十三里注滋口镇。清光绪 《华容县志》 图: 东南有注滋口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改都匀安抚司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。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 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改都云县置,治今贵州省都匀市。属贵州都司。弘治七年(1494年
即今安徽南陵县东长江镇。《晋书·钟雅传》: 元帝时,任宣城内史,“钱凤作逆,加广武将军,率众屯青弋”。即今安徽省南陵县东弋江镇。东晋初年钱凤叛乱,宣城内史钟雅率众屯青弋,即此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东门外里许。唐僧怀素故居,今笔冢、墨池尚存。宋陶谷 《清异录》: “怀素居零陵东郊,治芭蕉亘带几数万,取叶代纸为书,号所居曰绿天。” 《清一统志》 作绿天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