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斯洨水“东分为二水,枝津右出焉,东南流谓之百尺沟,又东南径和城北,又东南径贳城西,百尺沟东南散流,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,东注衡水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百尺
本名连城洞,在今福建宁化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2汀州 《景物下》: 黄连洞 “在宁化县,县旧以此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元年 (894),“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,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承勋将万人
在今贵州大方县。《明史·王三善传》:天启三年(1623),抚臣王三善讨水西安邦彦,“师抵大方”。又《朱燮元传》:崇祯元年(1628),朱燮元“亲率大军驻陆广,逼大方”,皆此。在今贵州省大方县。明天启三
①寻亦作。 夏代都城。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 “昔有过浇,杀斟灌以伐斟寻,灭帝后相。” 《水经· 巨洋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太康居斟寻,羿亦居之,桀又居之。
俗称北竿山。又名北干山、竹竿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青浦县: 干山 “昔时土宜美箭,因名”。
南朝梁大同中置,属东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。西魏属集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置,治今四川省南江县北巴山南麓。后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东北三十五里龙泉镇。民国《呼兰县志》卷1:巴彦州东北,“龙泉河屯(距州)二十五里”。
亦名博掉山墟。即今广东吴川市西振文镇西之山圩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吴川县有山墟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吴川县:山墟在“县西北三十里”。
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北官坟梁村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中京大定府泽州有“石子岭”。其地为燕京通往中京驿路必经之地,宋王曾《上契丹事》:“至铁匠馆,过石子岭, 自此渐出山,七十里至富谷馆,八十里至通天馆,二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北五里徐行镇。依新泾为市。清光绪 《嘉定县志》 卷1: 徐家行镇,“里人徐晃创市”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