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恭州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立山县(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二十里蒙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1) 改为蒙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立山县(今广西蒙山县东南蒙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南境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为蒙州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立山县(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二十里蒙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1) 改为蒙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立山县(今广西蒙山县东南蒙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南境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为蒙州。
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北经楼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6: 清江县西北有经楼墟。
即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四十四里神山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蒲圻县东北有神山市。
即今陕西柞水县治。明属镇安县,于此置旧县巡司。后废。清嘉庆七年(1802)移孝义厅治此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1914年改名柞水县。
清代指蒙古族聚居的地区。主要指今蒙古国、我国内蒙古、新疆阿尔泰地区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。喀尔喀蒙古又称外蒙古,唐努乌梁海、阿尔泰乌梁海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; 内蒙古各盟旗归绥远城、盛京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将
即今新疆奇台县南吉布库乡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9奇台县:吉布库“在格根西二十里。有吉布库堡,东西有渠发源天山北麓,北流,夹堡之左右,东名永丰沟,西名永泰沟。有屯田”。
即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黄金埠镇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二》: 黄坵镇 “在余干县东南五十里。元置巡司,明初废。隆庆中移康山巡司驻此。今裁”。
①东汉和帝时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。建安六年 (201) 属巴西郡。三国蜀汉属宕渠郡,寻属巴西郡。西晋初废。惠帝时复置,属宕渠郡。南朝宋为巴渠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为石城县。②南朝
即今辽宁法库县南三面船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法库直隶厅:“辽河……径厅南入新民。其津渡处有三面船市镇。”
①即教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殽山 “县东南八十五里。亦曰效山,又讹为罩山。即 《山海经》 所云 ‘教山,教水出焉’ 者也”。②一作崤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春秋》:
①明九边之一,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。防区相当今山西外长城以南,东自晋、冀省界,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。明初在此置卫屯田。永乐中放弃兴和所后,成为京师西北门户。②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南大同镇。旧属肇州。民国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