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渡镇

南渡镇

①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渡镇。清光绪重刊《溧阳县志》 卷2: 南渡镇在 “县西三十六里,东坝孔道”。

②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四十里南渡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江苏省溧阳市中西部、溧宜河两岸。面积111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渡,人口1.3万。溧宜河古名濑水,有渡口称濑渡。聚落以渡口为名,后谐音为南渡。1949年为镇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置镇。1999年强埠镇和旧县、大溪二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及蚕茧、水产品等。有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纺织、轻工等厂。104国道、宁杭高速公路和溧高公路经此。境内古城村系晋平陵县治所在,古平陵邑土城遗迹尚存。中河边为伍子胥渡江、史贞义女投江处,曾立有李白的诗碑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南部、黄华河南岸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渡圩,人口 6800。旧驻有巡检司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南义州于北岸,来往靠木船摆渡,故名。1950年为岑溪县一区,1958年称东方红公社,1959年改南渡公社。1961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置镇。产稻、木薯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薯、柑橙、龙眼、松树等。有发电、造纸、农机、陶器、轧钢、磷肥、竹艺等厂。为农贸集市。324国道经此。(3)在四川省中江县中北部。面积33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渡口,人口 7900。昔为城南渡口,故名。2001年从南华镇置南渡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蔬菜。竹器编织具有三百多年历史。是周边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唐巴、中遂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尺河

    即密水。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“应劭曰:县有密水,故有高密之名也。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,盖密水也。”

  • 一作邰。商周时国。在今陕西武功县西。《左传》: 昭公九年 (前533),“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: 我自夏以后,稷、骀、芮、岐、毕,吾西土也”。即“邰(1)”。

  • 运江墟

    即今广西象州县北运江镇。旧属洛容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五氏

    亦名寒氏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邯郸县西。《春秋》:定公九年(前501),“秋,齐侯、卫侯次于五氏”。《左传》:定公十年(前500),“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”。杜注:“午,邯郸大夫,寒氏即五氏。”古邑名。又

  • 巴林桥

    古潢水石桥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西拉木伦河上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3巴林部:“潢水石桥在今巴林旗界内,距翁牛特北境不远,今尚存。《承德府志》:土人呼为巴林桥,在赤峰县北潢江两岸。”

  • 虬江

    曾名旧江。在今上海市中部,为吴淞江下游故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“蟠龙江”条下:“虬江南接中槎、下槎二浦,县境东南诸浦港多汇于此,南入吴淞江。”

  • 蓝田关

    亦名蓝关。北周建德二年 (573) 改清泥关名,在今陕西蓝田县,隋大业元年 (605) 移置故峣关 (今陕西商州市西北)。又称蓝关。北周建德二年(573年)以青泥关改名,在今陕西省蓝田县。隋大业元年(

  • 西谯县

    南朝陈置,属北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全椒县西。北周以后废。

  • 长坪

    一名箭塘。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二十三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四面高山,中有乾坪,名千工坪,纵横近十里,干燥不宜五谷,而为苗巢宽敞之地,旧设前营都司”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永善县东北部。团结乡人民政府驻

  • 沟沟崖

    又名沟崖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十八里。德胜口村居沟口,是进入沟沟崖必经之地。有上崖、中崖、下崖之分。明、清时建有瑞峰庵、斗姥宫、娘娘庙、玉虚观等大小庙宇七十二座,今多已不存。相传这里原有飞瀑垂帘、寒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