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望县
西汉元朔六年 (前123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 注: 颜师古曰,“取其能广博瞻望”。故名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永初后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方城县西南。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废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,东汉末刘表使刘备拒夏侯惇军于博望,均即此。
西汉元朔六年 (前123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 注: 颜师古曰,“取其能广博瞻望”。故名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永初后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方城县西南。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废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,东汉末刘表使刘备拒夏侯惇军于博望,均即此。
①在今江苏姜堰市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0泰州海陵县:“天目山,土山也。在县东六十里。山有双井相对,其水清洌,呼为天目山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40泰州:天目山“发运使蒋之奇于井中获金龙、玉璧三十六”。②一名浮
又名大拉子、大砬子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。清设分防经历于此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和龙县: “光绪十一年,吉韩通商,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。二十八年,置分防经历,属延吉。”
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八十里。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
在今云南威信县东,南广河源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南广县:“汾关山,符黑水所出,北至僰道入江。”
清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建,即今新疆塔城市。光绪十四年 (1888) 于此置塔尔巴哈台直隶厅。1913年改为塔城县。1984年改设塔城市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石龙县: “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,会罗水,二水相合为罗陵水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16化州: “二水乃陵水、罗水也。……昔有陵、罗二姓居二水之滨,因名之。
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 《乡镇》: “洋梓镇,在 (钟祥县) 城东北二十七里。”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。面积403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原此地多梓树,洋者广也,故名。镇人
即伊克托苏图河。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都斯图河。为黄河支流。
即今广西浦北县北福旺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61: 合浦县东北有福旺墟。
唐置,属名山县。在今四川雅安市东北金鸡山金鸡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名山县有鸡栋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名山县:鸡栋关在“县西南鸡栋山上, 即金鸡关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