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卧龙山

卧龙山

①亦名龙冈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古城 (元上都城) 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平卫: “西北有卧龙山。” 清乾隆《口北三厅志》 卷2: 卧龙山 “旧开平城北三里。元上都北枕龙冈,即此山也”。

②即今浙江绍兴市城区西隅府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绍兴府: 卧龙山,“府治据其东麓,越大夫种所葬处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: 卧龙山,“今府治踞其东麓,山阴县治踞其南麓”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 更名兴隆山。

③在今浙江宁海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卧龙山在 “县治东南一里。山势蜿蜒如龙偃卧。一名应家山”。

④在今福建长汀县治北隅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汀州府: 卧龙山 “在府治北,为郡主山。偃卧如龙,一名无境山”。嘉靖 《汀州府志》 卷2: 卧龙山“在府治后。环城四面皆平田,就中突起一山,屹然不与群阜相属,如龙之盘屈而卧,故名”。

⑤在今福建永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汀州府永定县: 卧龙山在 “县治西北。蜿蜒如龙,县之主山也”。

⑥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卧龙山 “在襄阳县南十里,下有习家池”。

⑦在今四川奉节县东五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7夔州: 卧龙山 “在奉节县,有武侯祠及寺观,有泉,极清冷”。唐杜甫 《上卿翁请修诸葛庙》 诗云: “尚有西郊诸葛庙,卧龙无首对江濆。” 1982年在此出土武侯祠、八阵台、杜甫诗碑等文物。

⑧又名九龙山、安东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4普安县: 卧龙山 “其山盘围周布,号卧龙山,高百丈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卧龙山 “在普安县东二里。盘围府城,因名卧龙山”。

⑨在今甘肃武都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巩昌府: 卧龙山 “在阶州治北。一名北山”。


(1)在四川省梓潼县城西15千米。传诸葛亮在此安营扎寨,曾赞此山如南阳卧龙岗,故名卧龙山。以山顶的千佛崖造像著称。有3窟40余龛,大小佛像368躯,除一龛为明末重刻外,均系唐贞观八年(634年)所凿造。造像刻于一墩方形大石四面壁上,造型优美,雕技精湛。千佛崖有“唐贞观八年七月十四日”题署的《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》碑刻造像题记一通,记述了佛教东传的史实和造像缘由、数目及造像人姓名等。(2)即“龙冈(1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斡木火站

    ①又作阿母。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额穆镇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禅春 (东)一百 (里) 阿母 (站)。” 清称额穆站。②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双城市东南双城子古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

  • 扞罙国

    又作扜弥国、拘弥国、宁弥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扜弥城(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)。东汉名拘弥国。

  • 金城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涟水县。在今江苏涟水县北三十里金城庵。②即今广西河池市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(1)宋置,即今江苏省涟水县北金城庵。(2)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金城江镇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(2)今

  • 枯尔坤山

    即今青海境内之昆仑山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 枯尔坤山 “在青海西境”。清阎若璩 《书经地理通释》: “山在今西番界,有三山:一名阿克坦齐钦,一名巴尔布拉,一名巴颜喀喇,总名枯尔坤,译言昆仑也。在

  • 竿子坪

    即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六里竿子坪乡。古名筸子坪。明初设筸子坪洞元帅府于此。永乐三年(1405) 改置筸子坪长官司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凤凰县北部、万溶江畔。竿子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200。俗称竹子寨,

  • 千斯门

    宋代重庆城门之一,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北靠东。《元史·石抹按只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“不老志乘夜袭宋军,直抵重庆城下,攻千斯门,宋军惊溃”。即此。

  • 菜花坪

    在今云南澄江县北梁王山东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 菜花坪 “在河阳县罗藏山东。野菜遍生, 可为。 相传元梁王游宴之所, 耕者往往得其遗物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攸县南部、洣水西侧。属菜花坪

  • 林长河

   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监利县: 林长河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周回县治三百余里。大江支流也”。

  • 罗汉寺市

    即今湖北黄陂县西北二十二里罗汉寺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陂县西北有罗汉寺市。

  • 青鹤观

    即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。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陕南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