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阳县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西汉为九江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西晋初属淮南郡,永兴元年(304)为历阳郡治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为南豫州治。南齐属南豫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于县置和州。明初省入和州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和县。属九江郡。“南有历水,故曰历阳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西汉为九江郡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东晋以后历为历阳郡、南豫州及和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和州。地处南北要冲,为江北重镇。隋末杜伏威起事,以此为根据地。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西汉为九江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西晋初属淮南郡,永兴元年(304)为历阳郡治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为南豫州治。南齐属南豫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于县置和州。明初省入和州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和县。属九江郡。“南有历水,故曰历阳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西汉为九江郡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东晋以后历为历阳郡、南豫州及和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和州。地处南北要冲,为江北重镇。隋末杜伏威起事,以此为根据地。
1913年改渤海县置,属山东济南道。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 (北镇) 北滨城镇。1925年属武定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87年撤销,并入滨州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滨州改置,治滨州(今山东滨州市西北
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0阳谷县:故伏城“盖伏生所居,因名之”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5谓“今为宓城集”。
即今云南弥渡县东南牛街彝族乡。清道光间改名牛街。咸丰六年 (1856) 李文学等领导的彝族起义,曾设府于此。
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滦平县南,属渔阳郡。东汉初废。
①一名申浦。在今江苏江阴市西。其水东入无锡五泻河,西入武进戚墅堰,合于三山石堰。北流入大江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 常州水:“隆兴二年,常州守臣刘唐稽言:‘申、利二港,上自运河发源,经营回复,至下流析为二
在今河北饶阳县西南二十三里邹村。清于此设堡。
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,为胶济铁路黄台车站。有津浦铁路支线通此。
1913年改新城县置,属山东济南道。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。因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。1914年改名桓台县。旧县名。原名新城县,因与吉林、直隶(今河北)、江西、浙江、贵州五省新城县重复,1913年改
金置,属广宁县。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北。
一作柳舒。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二十七年 (前468),齐师救郑,“及留舒,违谷七里,谷人不知”。即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5谓留舒邑故城 “今曰晒书城”。古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