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城镇

双城镇

一名双河口。在今湖北红安县北倒水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安县:双城镇在“县北十三里。其相近者又有中和镇, 皆有巡司”。


(1)镇名。(1)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中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28.5平方千米。人口1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城,人口11.2万。旧名双城子。因清代建城时,城东有两座古城而名。清为双城厅、双城府治,1913年为双城县治。1946年设第一区,1949年改城关区。1956年改双城镇。1988年起为双城市治。产玉米、大豆、高粱等。有合成洗涤剂、服装等厂。京哈铁路、102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承旭门、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。 (2)在福建省柘荣县中部偏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城,人口1.1万。因有上、下两城,故名。1945年始为县治。1952年设城关镇,1956年改双城镇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复置双城镇。工副业较发达,剪刀、红酒、折席等素负盛名。福分(福鼎)公路经此。镇内有仙屿,山上有元建仙庙。镇北有东山,海拔 1479 米,为太姥山主脉。(3)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君家庄,人口1600。以境内古双城堡得名。1955年为双城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分为双城、南安二公社。1983年改乡,1986年合建双城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甜菜、胡麻、***等。有造纸、粉丝、酿酒等厂。设集贸市场。武双公路终点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清河县城东部。属连庄镇。人口540。原名解家店,因解家兄弟大城、二城经营得名。后集市发展,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面粉、制砖等厂。葛渡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海城

    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南十里老龙头。明天启二年(1622)设龙武营于此。后亦称南海口关。清初设守备于此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改设把总驻守。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南海。明天启二年(1622年)设

  • 江陂水

   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河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颍水又东南,江陂水注之。水受大漴陂,陂水南流,积为江陂,南径慎县西,侧城南流入颍。”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颍上县有江陂塘。

  • 扎麻尔

    在今西藏聂荣县西南扎玛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
  • 朝岩

   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: 朝岩 “在县西八十里。岩口幽窄,中甚明敞。其西南三里曰燕岩,石峰峭拔,洞口高敞,中容数百人,燕巢其间,因名”。

  • 沪渎垒

    又名沪渎城、袁山松城。东晋时的海防要垒。故址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。《晋书·虞潭传》:东晋咸和中,“修沪渎垒,以防海沙”。又《孙恩传》:隆安四年(400),“吴国内史袁山松筑扈渎垒,缘海备恩”。

  • 下龙司

    清雍正三年(1725)置下龙土巡司,属太平府。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。七年(1729)废,移太平通判驻防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改为龙州厅。

  • 龙窝河

    在今河南省南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南乐县:龙窝河在“县东四十里。自山东观城县界,流经县境之荚村,又经县南,入清丰县界。或曰:本大河故渎也。唐开元十四年,魏州河溢,其决口谓之龙窝。自宋以来,县皆为大

  • 辄兴县

    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当在今江苏睢宁县境。东汉废。

  • 麦著黄峒长官司

    明改麦著土村长官司置,属永顺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西。清废。

  • 玻璃山站

    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玻璃山镇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: 四洮铁路卧虎屯站北为玻璃山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