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没辇
即碎叶水,亦名吹河。今吉尔吉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:“宣差阿狗追饯师于吹没辇之南岸。”
即碎叶水,亦名吹河。今吉尔吉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:“宣差阿狗追饯师于吹没辇之南岸。”
春秋晋地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四年(前646),“沙鹿崩”。《穀梁传》:“林属于山为鹿。沙, 山名也。”古邑名。亦作沙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。《春秋》僖公十四年(前646年):
今地不详。或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成侯四年 (前371),“与秦战高安,败之”。正义: “盖在河东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今地不详,或以为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成
即今山东商河县北殷巷镇。清道光 《商河县志》 卷2: 殷家巷在 “城北二十里”。
即今四川邻水县东之东河、大洪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2渠州:仙门水“在邻山县西北五十里。其水金盘山流下龙穴入龙门镇市,岩下有瀑布一百八十六丈,俗呼散水”。
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地析置,治泰安 (今山东泰安市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6年撤销,并入泰安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析置,治泰安(
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“《旧志》,胡瑗与孙复、石介讲学泰山,攻苦食淡,终夜不寝。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,即投之涧中,不复展读, 人名其处为投书涧。涧西建讲学堂。”
西周封国。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。《大保簋》铭文云: “王伐录于。 郭沫若 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》 以为即六。 又见 《录忒卣》、《录伯簋》、 《录簋》 等
在今广东广州市光塔路。始建于唐贞观元年(627),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。寺内主要建筑有看月楼、礼拜殿及光塔。光塔初名怀圣塔,高36.3米。塔身呈圆筒形,用砖砌筑,内有暗梯,可供上下
①一名济水。又名白沟水、沙水。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大石门,东北流径县南折向东南,流入高邑县。《诗经·邶·泉水》:“出宿于泲。”即此。其下流屡有迁徙。汉时径廮陶县(今宁晋县西南)入泜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卿,又作乡。唐宋羁縻州。唐贞观十五年(641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南麻响。属黔州都督府。南宋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