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峨山
又名花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7峨眉县:花山“即铧山,在县西北十里。产茶。《峨眉山志》:即四峨山,其形棱瓣如花,因名”。
又名花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7峨眉县:花山“即铧山,在县西北十里。产茶。《峨眉山志》:即四峨山,其形棱瓣如花,因名”。
西汉地节二年 (前68) 封河间献王子刘雍为景成侯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西六十里景城。东汉废。西汉地节二年(前68年),宣帝封河间献王子刘雍为景成原侯,置景成侯国,治今河北省沧县西景成。东汉省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永宁卫。治所即今福建金门县西南金门旧城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七年 (1650)秋八月,“明郑成功取厦门、金门”。即此。明洪武二十
①又名西乡城。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董村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南皮县: 高乐故城“在今县东南三十里。今谓之思乡城,亦曰西乡城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 “高乐故城” 条引 《县志》: “即今董镇村。”
在今江西大余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峰山城 “在大庾县北小溪城北十五里。《县志》,其人善弓弩。明正德中,王守仁选弩手从征瑶‘寇’,事平,民恐报复,筑城自卫”。明正德年间筑,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北。
亦名瓮溪关。明置,属荣经县。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荣经县 “天险关” 条下: “又紫眼关在县西北三十里。昔有紫眼番人流寓于此,因名。”
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海州》:陬山 “有东、西二山,俱在州东南百里。一在海隅,一在海中,东西对峙”。今东陬山滨海,其西有西陬山,已在陆地之中。
即窝鲁朵城、 卜古罕城。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遗址。《辽史·太祖纪》:天赞三年(924),亲征阻卜等部,“九月丙申朔,次古回鹘城,勒石纪功……甲子,诏砻闢遏可汗故碑,以契丹、突厥、汉
在今浙江义乌市东北芦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义乌县:芦寨“在县东北四十五里。旧为戍守处”。
四川北部地区的简称。清代置川北道,包括顺庆府、保宁府、潼川府,大致范围包括大巴山以南,乐至、安岳、岳池以北嘉陵江中游流域。民国改为嘉陵道。地区名。在四川省北部。范围大致包括今绵阳、广元、遂宁三市及南充
在今湖南邵阳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邵阳县 “石门山” 条下: 棋盘岭 “相传诸葛武侯尝驻此,与客对奕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