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城武县

城武县

南朝宋改成武县置,属北济阴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成武县。北魏移治今成武县东南郜鼎集。北齐为永昌郡治。隋开皇初废郡,复改成武县,并还旧治。明又改城武县,属兖州府。清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曹濮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复名成武县。


古旧县名。秦置成武县,治今山东省成武县。属东郡。西汉属山阳郡。东汉属济阴郡。南朝宋、北魏“”作“城”,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徙治今成武县东南郜鼎集。属北济阴郡。北齐、北周属永昌郡。隋复改“城”为“”,大业二年(606年)复还旧治。属济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为戴州治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属曹州。五代唐改属单州。元属曹州。明易“”为“城”,属兖州府。清沿袭不改。1958年改名成武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抚民馆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西南峰市乡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:抚民馆“在上杭县西南一百余里,与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接界。其地险远,向为盗薮。明嘉靖中,立抚民馆于三图之中坪,筑城周一百七十二丈,设捕盗通判驻守。万历四年

  • 大庾县

    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虔州。治所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南二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大庾县“因以大庾岭为名”。开皇十六年(596)废为大庾镇。唐神龙元年(705)复置县,属虔州。移治今大余县东二里。北宋

  • 泾原

    唐方镇名。大历三年 (768) 置泾原节度使,治所在泾州 (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)。辖泾、原二州,相当今甘肃清水河中上游流域及泾川、镇原、灵台之泾水上游流域。贞元六年 (790) 兼领四镇北庭行军节度使

  • 金缕水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开建县: 金缕水在 “县 (今南丰镇) 东十五里。其上源合似龙、昭埇、野埇诸山水,流经金缕村,因名。水声清响,亦谓之龙吟水,至县东南,流入开江”。

  • 铁勒

    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名,亦作狄历、敕勒。因其车轮高大,中原人称之为高车。《魏书·高车传》: “盖古赤狄之余种也。初号为狄历,北方以为敕勒,诸夏以为高车、丁零。” 丁零、狄历、敕勒、铁勒,同名异译

  • 溱溪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溱州置,治所在荣懿县 (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西南青羊镇)。乾元元年(758) 复为溱州。

  • 咸 (鹹)

    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春秋》: 僖公十三年 (前647),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于咸”。杜注:“卫地。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。” 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 瓠子故渎

  • 蔓头关

   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睦化乡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金筑安抚司: 蔓头关在“ (木瓜长官) 司北十五里”。

  • 麦市

   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通城县东南有麦市。

  • 便溪砦

    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七十四里便水市。 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沅州: 便溪 “崇宁三年, 以州改”。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