壶水
①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壶关县: 壶水 “在县西北二里。《志》 云,水出壶关山下,流经此,又西经府北,下流入于浊漳。今涸”。
②即今云南文山县盘龙河。汉代称壶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都梦县: “壶水东南至麋冷入尚龙溪,过郡二,行千一百六十里。”
①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壶关县: 壶水 “在县西北二里。《志》 云,水出壶关山下,流经此,又西经府北,下流入于浊漳。今涸”。
②即今云南文山县盘龙河。汉代称壶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都梦县: “壶水东南至麋冷入尚龙溪,过郡二,行千一百六十里。”
在今贵州荔波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庆远府荔波县: 董家堡,“县南近南丹州境。万历八年,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,毁董家官堡,督臣刘晓诲谕却之”。当在今贵州省荔波县南,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。明万历八
即今福建东山县治西埔镇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建西埔圩。1953年东山县迁治于此。据1981年版《东山县地名录》:原来的西埔就是现在的顶西村,因建村于庙山西面一块荒埔上,取名西埔。
①一名沙头市。即今湖北荆沙市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白湖,渺然无津。抛江, 至井子铺……日入,泊沙市。”即此。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至荆南之沙头,宿沙头。一名沙市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沙市,地本
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东南茅坪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30麻阳县: “苞茅山,产茅,有刺而三脊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麻阳县 “龙门山” 条下: “又苞茅山,在县东九十里。产茅三脊,可以缩酒。相传楚贡苞茅
即今江苏吴县西光福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部,西临太湖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光福,人口 6000。镇以古诗“湖光十色,洞天福地”命名。1949年为光福乡,1958年
北宋置,属安丘县。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里文。近安丘市界。
又名屈顿城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平遥县: 蔚州城 “后魏末侨置蔚州,迁蔚州民居此。后周废。《城冢记》谓之屈顿城。昔汉武帝于汾隄侧屈曲为顿,后因汾水泛溢废坏。后魏于其地侨置蔚
元置,为都云军民府治。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十七里。明初废。
今青海乐都县东瞿昙河(岗子沟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湟水“东流,右合来谷、乞斤二水”。
一名董滩口。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董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 董市 “在枝江县(今枝城市东南枝江镇) 东六十里,亦谓之董滩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