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城县

大城县

①东汉改大成县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村。东汉末废。

②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改平舒县置,属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。清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东汉改大成县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东南古城梁。属朔方郡。东汉末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,东邻天津市。属廊坊市。面积904平方千米。人口45.6万。辖7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平舒镇。秦属巨鹿郡。西汉于今县城置东平舒县,属幽州勃海郡。《水经注·浊漳水》:“代郡有平舒城,故加东。”北魏改平舒县,属瀛州章武郡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河北道瀛州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更名大城县,属霸州。宋、元、明因之。清属顺天府。1914年属直隶省津海道,1928年直隶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,1958年并入任丘、静海县,1962年复置,属天津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73年改属廊坊地区,1988年撤销廊坊地区,划归廊坊市。地处冀中平原,地势低平,河渠纵横。有子牙河、子牙新河、黑龙港河流经。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。有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津保、廊大、文大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龙冢古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瓦子庄

    即今河北故城县西南四十里瓦子庄乡。民国《武城县志》卷2:“西南九十一村并为一乡,名曰瓦子乡。”

  • 竹箐山

    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洪雅县:竹箐山“上多竹,蒙茸茂密。昔人以甃梯磴,盘折而上。宋尝置关于其巅,设巡检司,后废。嘉靖中复设竹箐山巡司”。

  • 九宗山

    一名九嵕山。在今湖北孝昌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孝感县:九宗山,“刘澄之《宋永初山水记》,吉阳县西有九宗山”。

  • 三堆

    当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或兰州市西北红古区境。《晋书·秃发利鹿孤载记》:隆安四年(400),“吕纂来伐,使傉檀距之。纂士卒精锐,进度三堆,三军忧惧”。即此。

  • 申口

   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),来瑱与副使薛南阳“追擒(裴)茙于申口”,即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洵阳县:“东有申口镇城。”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境。唐宝应元年(762年),薛南阳追擒

  • 水尽源通塔坪长官司

    元至正初置,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二十里水浕司乡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
  • 师来山

    一名真武山、仙侣山。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书楼山“即师来山也。一名书楼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师来山“在宜宾县西北三里。昔有人浮舟于此,忽见一道人飘然自空而下,止于峰顶

  • 碧鸡山

    ①又名金马山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四十里。同治 《越嶲厅全志》 卷2: 碧鸡山 “山形崖岸,高出群峰。旧有铜厂。以其夷地难开,而山不时放毫”。②即今西山。在云南昆明市西南郊。唐代至清称碧鸡山。唐樊绰 《

  • 山茌县

    东汉末改茌县置,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。魏、晋属太山郡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景初元年(237),“山茌县言黄龙见”。《晋书·慕容儁载记》:“晋将荀羡攻山茌,拔之,斩儁太山太守贾坚。”

  • 许州

    北周大定元年(581)改郑州置, 治所在长社县(今河南许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颍川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许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、漯河、舞钢、鄢陵、扶沟、临颍、舞阳、郾城、长葛等市县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