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密径
在今广东蕉岭县北文福镇境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密径“在镇平县北三十里。上下皆崇冈峻岭, 中有一径,长十五里。有兵驻防”。
在今广东蕉岭县北文福镇境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密径“在镇平县北三十里。上下皆崇冈峻岭, 中有一径,长十五里。有兵驻防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朱鸢县 (今越南海兴省快州附近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朱鸢县(今越南兴安省快州附近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大基县置,属洛州(后属河南府)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大顺初移治柏崖 (今孟津县东南)。北宋开宝元年 (968)移治白波镇 (今孟津县东南二十五里)。金改名孟津县。古县名。
①一名罗目山。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74罗目县: 罗蒙山 “在旧县北三里。俗语讹呼为罗目山”。后罗目县北移,今峨眉山市南,其附近之山亦以罗蒙名之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 罗蒙山 “
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岷江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 朝阳崖 “在宜宾县十里。其山石皆赭色,朝阳始升,远望若虹霓绛绡,俗谓之有赤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叙州府宜宾县: 朝阳崖在 “府西北二十里。一名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白河、邛崃山、大凉山以东,岷山、大巴山以南,云南东川以北,贵州威宁及遵义、瓮安以北地区。清顺治二年(1647)改
明永乐元年(1403)以水东寨长官司、水东仡佬长官司改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。清废。
唐建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唐广德元年 (763),吐蕃陷维州笼山城。《清一统志·杂谷直隶志》: 笼山城“在厅北。唐置戍于此。今为笼山番寨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北。唐广德年间,吐蕃攻陷维州笼山城,即
在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北部滨湖公园。原在德山山麓,位于乾明寺故址左侧。1979年迁此。建在1.42米高的石幢座上。铁经幢乃北宋遗物,系用白口铁铸成,幢高4.45米,作圆柱形。由二十节构成,其底部直径0.
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晓关侗族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大田所:小关山在“所东百里。古置关其上,遗垒尚存”。
明永乐三年 (1405) 改宣慰司置,属大田军民千户所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椒园镇水田坝。四年 (1406) 改为施南宣抚司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改施南宣慰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。次年为施南宣抚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