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唱歌乡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5: 嘉庆四年 (1800) “惠龄、额勒登保、德楞泰歼通江兰号 ‘贼’ 冉文俦于麻坝寨,文俦与罗其清同聚众起事,屯据其地”。
①即今安徽含山县南得胜河。源出含山县西北丘陵地带,东流经和县金河口入长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:县河在“县南一里。一名观音河。县西北诸山涧之水,会流至城西二里,合清江断涧,其流始大,可以通舟。又东
①在今山西岚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岚县: 铜鼓山在 “县南四十里,山险峻”。②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铜鼓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2汀州 《景物下》: 铜鼓山 “在上杭县东南百里。(山有铜鼓),声闻则岁大
即今西藏浪卡子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卫地诸城:纳噶拉则城“在日喀则城东二百五十里”。后称浪卡子宗。又作拉噶孜、纳噶尔泽、浪噶子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。
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赐南雄州为保昌郡。治所在保昌县 (今广东南雄县)。
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为淯阳郡治。北周后历为长冈郡、黄土县、淯阳县治。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部偏北。面积1.5平方千米。人口3440。镇人民政府驻火神庙,人口3530(其中回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三十六里丁沟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甘泉县东北有丁沟。民国《江都县新志》卷2有丁沟镇。在江苏省江都市中北部、三阳河两岸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丁沟,人口44
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二十八里程道口。1941年陈毅指挥新四军与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三纵队在此激战。为著名的程道口战役纪念地。
亦作叶堂堡。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宣德三年(1428),“陈怀等率诸军败贼于忔答坝、叶棠关,夺永镇等桥”。
又名珠浦桥、绳桥、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上,为二王庙(崇德庙)通青城山主要索桥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1永康军:索桥,“《寰宇记》导江县犍尾堰有索桥、李冰祠。《图经》云:本军江流湍悍,不通船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