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清河

大清河

①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今河北省中部。其源出大行山和恒山南麓,由拒马河、唐河、潴龙河等汇合于成,东流经白洋淀等淀泊,在天津市与子牙河、北运河相汇入海河。历代河道变化大,北宋今白洋淀至文安洼一带称为塘泺,北连拒马河下游白沟河,谓界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塘泺,缘边诸水所聚, 因以限辽。……凡并边诸河,若滹沱、胡卢、永济等河, 皆汇于塘。”又此时浑河(今永定河)下游南移至安次县,下游合于界河,则界河水系大扩。金大安中滹沱河南迁后,仅潴龙河入注大清河。由于浑河不断变迁,大清河各支流也受夺并。清康熙中筑永定河长堤,大清河河床趋于稳定。

②亦名扣河、清河。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之寇河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:大清河在“城(开原老城)东南十五里。源出分水岭者名扣河,西流一百八十九里至石咀,别名大清河”。

③亦曰北清河。东阿以下至济南,皆济水故道;济南东北为漯水故道。金元以后称大清河。清咸丰四年(1854)黄河在铜瓦箱决口,东北入山东,大清河自东阿旧治西鱼山以下遂为黄河所夺。今惟东平境内汶河分南北二支,北支仍名大清河,西北流注东平湖,又自湖北出为大清河,至鱼山下入黄河。


(1)古水名。又称清河。古济水之下游。西起今山东省梁山县,东北流经东阿、平阴、济南、博兴入于海。金、元、明大清河,改道如今黄河。1855年自今东阿旧治西鱼山以下为黄河所夺。今山东省东平县境有大清河,已非故道。(2)今水名。又称上西河。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河北省中部。源出太行山和恒山南麓,由北支拒马河和南支唐河、潴龙河汇合而成。南支诸河汇入白洋淀,泥沙沉淀,出淀后变为清流,在新镇与北支相汇后,称大清河。东流经大片洼淀地区,在天津市汇子牙河后入海河。长448千米,流域面积3.96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09米3/秒。上游多支流,源短流急,汛期同时涨水,下游宣泄不畅,旧时水灾频繁。建国后在上游修建水库,中游整修河堤,下游开掘独流减河,排洪入海,以减免水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巾车乡

    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留村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光武略地颍川,攻父城不下,屯兵巾车乡。”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南。公元23年,刘秀略地颍川,攻父城不下,屯军于此。

  • 合懒府站

    又作合剌府站。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南五里古城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洪宽百二十(里)合懒府, 高丽后门, 其东,海。”

  • 木稀山

    又称木稀峰。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毕节卫:木稀山“��崖陡峻,石磴崎岖,仅容一马,设关以守其险”。

  • 昔岭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 昔岭 “在绥靖屯东一百九十里”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 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征大小金川,定边将军温福由功噶进兵,“以贼扼险不得进,别取道攻昔岭

  • 赤岸泽

   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大象二年(580),“行幸同州……自应天至于赤岸泽”。即此。今湮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大象二年(580年),宣帝行幸同州,“自应门至于赤岸泽,

  • 顺圣川东城

    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北六十里东城镇。辽、金为顺圣县。明天顺四年 (1460) 筑城。清初属蔚州卫,为宣府镇南路。康熙中并入西宁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: 顺圣川东城 “南临大川,北枕崇冈,原壤辽阔

  • 南平阳县

    西汉改平阳县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即今山东邹城市。晋属高平国。南朝宋改名平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邹城市。属山阳郡。南朝宋改名平阳县。

  • 半壁店堡

    明嘉靖中修筑,即今河北赤城县北半壁店。

  • 武进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定襄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。东汉属云中郡。东汉末废。②三国吴嘉禾三年 (234) 改丹徒县置,属毗陵典农校尉。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西晋太康二年 (2

  • 葛墟岭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沛县: 葛墟岭在 “县东南九十里。《志》 云,岭傍南北通衢,南去徐州洪九十里。明万历中,议开泇河,自县东南四十里马家桥,开微山、赤山、吕孟诸湖起,至葛墟岭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