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雁塔

大雁塔

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八里慈恩寺内。本名慈恩寺塔,唐永徽三年(652),慈恩寺主持僧玄奘为保护由印取回的经籍而建。相传建塔时,有雁过坠落而死,瘗于塔,故名。初建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。长安年间重修,改为纯青砖的方形楼阁式七层。楼梯改为盘道。大历年间又改建为十层,后为战火破坏,剩下七层。明代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。高64.1米。塔南西两侧镶嵌唐太宗李世民撰“大唐三藏圣教之序”和唐高宗李治撰“大唐三藏圣教序记”碑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全称慈恩寺大雁塔。在陕西省西安市南4千米的慈恩寺内。寺为唐高宗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。本名慈恩寺塔,因《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三中记:摩揭陀国有一僧寺,一日有群鸿飞过,忽一雁离群落羽,摔死地上,僧人惊异,认为雁即菩萨,众议埋雁建塔纪念,故名。唐永徽三年(652年),慈恩寺住持僧玄奘为保护从印度带回的经籍,由唐高宗资助,在寺内西院修建。初为砖表土心5层方形。长安年间,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的7层,登塔攀梯也改成盘道。大历年间又改建为10层。后经战火破坏,剩下7层,明代塔又残坏,在外表加砌面砖予以保护,即为今塔。高59.9米。塔基座东西45.9米,南北48.8米,高4.2米,合底座与塔身总高64.1米。塔南面两侧镶嵌唐太宗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和唐高宗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记》碑二通,书者为书法家褚遂良,字体秀丽,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。塔的门楣、门框,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,画面严谨,线条遒劲,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大 雁 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关

    ①东汉中平元年(184),灵帝为阻止黄巾军进攻都城洛阳,置八关都尉,驻洛阳西南散关城(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三十里洛水北岸),统函谷、广城、伊阙、大谷、轘辕、旋门、小平津、孟津等八关。②明万历二十二年(15

  • 油水县

    隋开皇末改淮南县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平政水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平政水在“府西南五十里。源出广东仁化县长岭,东流合凉热水,又七十里合聂都水,通大江。一云,平政水合流源水而入南康县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平政水

  • 合骑城

    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。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:“合骑侯公孙敖”,元朔六年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盐山县:合骑城在“县北七十五里。汉武帝封公孙敖为合骑侯,即此城也。今讹为郛堤城”。

  • 蛇 (虵) 城

   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四十余里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 (椒) 水上承淮水,东北流径蛇城南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郢州

    ①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 置,治所在夏口城 (后称郢城。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以下的汉江流域,监利、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。其后逐渐缩小。隋开皇九年 (589

  • 唐古特

    一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,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

  • 塔水桥镇

    又作塔水坝。即今四川安县南塔水镇。清嘉庆 《安县志》 卷11: 塔水坝 “属彰明县者十之六,系插花地,非连界也。城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火孛

    一名霍博、虎八。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《元史·耶律希亮传》:耶律希亮“冬,至于火孛之地”。即此。元为察合台汗国辖地。

  • 捺水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嫩江。《北史·室韦传》: “有大水从北而来,广四里余,名捺水。”古水名。即今黑龙江省嫩江。《北史·室韦传》:“有大水从北而来,广四里余,名捺水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