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落马湖。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。《大金国志》 卷7: 天会九年 (1131),“挞懒之众自淮东归淮北,休兵于宿迁县乐马湖”。即骆马湖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宿迁县: “西北有骆马湖,皆入大河。” 《清一统
①即今广西西林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八达“在西隆州西南土黄甲,逼近滇黔苗寨,最为扼要之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州同驻此”。“八达”系壮话音译,八意为口,达为河,“八达”意即河口,因位于驮娘口、花贡沟交
1913年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86年改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以沿河土司辖地设置,治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。1986年撤销,
即今四川岳池县东南二十五里石垭镇。清光绪《岳池县志》卷3:石垭场“离城二十五里”。
在今福建福安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安县: 岩湖嶂 “高广皆数十仞,其平如掌,容数百人。半岩有穴,亦容数十人。下有湖,名曰岩湖”。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州城镇南。《新五代史·唐庄宗本纪》: 后唐同光元年 (923),“李嗣源及王彦章战于递坊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》:递坊镇 “在东平州南”。
在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南水泉凹村附近。清为察哈尔右翼镶红旗驻地。
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分湖广、四川、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,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(今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。清为贵州省。治贵阳府 (今贵阳市)。康熙四年 (1665) 将四川的乌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回蹬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回蹬关巡司“在广通县(今广通镇)西十五里。元末红巾陷中庆,梁王奔威楚,求救于大理,段功率兵攻红巾古田等,追至回蹬关,大破之,即此地”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黄河津渡名。一作啮桑。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畔。《左传》: 僖公八年 (前652),“晋里克帅师,梁由靡御,虢射为右,以败狄于采桑”。杜预注:“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。”亦作啮桑。黄河渡口名。在今山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