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原府

太原府

①唐开元十一年(723)改并州置,治所在太原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复为并州,移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)。嘉祐四年(1059)复改太原府。元太祖十一年(1216)改为太原路,大德九年(1305)改名冀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太原府。清辖境相当今山西榆次、太谷以西至黄河东岸兴县、岢岚、岚县等地。1912年废。唐及五代唐曾建为北京,五代末为北汉国都。宋。金先后为河东路、河东北路治所。明、清为山西省会。

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富良县(今越南北太省富良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
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升并州置,治太原、晋阳二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属河东道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及阳泉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五代时,北汉建都于此。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降为并州,并移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)。为河东路治。嘉祐四年(1059年)复为太原府,金为河东北路治。蒙古太祖十三年(1218年)改太原路。明初复改太原府,为山西省会。清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榆次、太谷以西,至黄河东岸兴县及岢岚、岚县等地。1912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鼻矶

    又名赤鼻山、赤壁山、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黄冈县:“南滨大江,西北岸有赤鼻矶,非嘉鱼之赤壁。”

  • 平溪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平溪长官司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)改置玉屏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。属湖广都司。隆庆中尝移思州

  • 黄连墟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四十六里黄连村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顺德县有“黄连墟”。

  • 崇业郡

    建置不详。北周属隋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内。隋初废。

  • 亘国

    商、周方国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。

  • 蒲与路

    又作蒲峪、扶余。金置,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。因地当古扶余国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东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、伊春市北部,外兴安岭 (今俄罗

  • 波罗江

    ①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南海神庙南珠江下游段,因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而名。唐韩愈《南海神广利王庙碑》: “扶胥之口,黄木之湾”,即此。②即今广西容县东南之杨梅河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 波罗江 “在容

  • 春秋时莒邑。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。《春秋》: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夏,莒牟夷以牟娄及防、兹来奔”。杜注: “姑幕县东北有兹亭。” 西汉置兹乡侯国。古邑名。春秋莒邑。在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南。鲁昭公五年(

  • 汶水

    ①即今大汶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 青州:“浮于汶, 达于河。”即此。源出山东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南, 古称嬴汶, 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,至今山东东平县戴村坝。自此以下,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,

  • 东冈坡

   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6临洮府:东冈坡“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,获褚亮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