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河
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北、泊头市之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 疏:“太史,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,故曰太史。……在东光之北,成平之南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逾漳而南,清、沧二州之间,有古河堤岸数重,地皆沮洳沙卤,太史等河当在其地。”又清蒋廷锡《尚书地理今释》:“太史河,据《齐乘》在清、沧二州之间,《明一统志》亦云在南皮县北,今其地虽无显迹,然以孔疏参之,《明一统志》亦非无据。”
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北、泊头市之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 疏:“太史,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,故曰太史。……在东光之北,成平之南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逾漳而南,清、沧二州之间,有古河堤岸数重,地皆沮洳沙卤,太史等河当在其地。”又清蒋廷锡《尚书地理今释》:“太史河,据《齐乘》在清、沧二州之间,《明一统志》亦云在南皮县北,今其地虽无显迹,然以孔疏参之,《明一统志》亦非无据。”
俗称达拉特旗。清顺治六年 (1649) 置,属内蒙古伊克昭盟。驻地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大树湾乡一带。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,1928年属绥远省。本世纪40年代迁今达拉特旗驻地树林召镇。1949年依
亦作嘉黎宗。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里宗。1959年改设嘉黎县。又称拉日宗、嘉黎宗。1912年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嘉黎县城西北嘉黎。1960年撤销,改设嘉黎县。
又作洪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门水 “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。水东有城,即关亭也; 水西有堡谓之鸿关堡。……余按,上洛有鸿胪围池,是水津渠沿注,故谓斯川为鸿胪涧,鸿关之名乃起是矣”。又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显州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374) 改为宁海县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辖境相当今辽东
即今浙江杭州市北及余杭市西京杭大运河南段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城外诸河“一由西北过德胜桥,上北城堰,过江涨桥、喻家桥、北新桥以北入安吉州界, 曰下塘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上下塘河“一派由西
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平茶洞长官司: 通蜀桥在 “司治南。跨哨溪上,以路通蜀境而名”。
①北宋置,属光泽县。即今福建光泽县北大银厂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邵武军光泽县与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邵武军光泽县均有太平银场。②北宋置,在今江西南丰县西南白舍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建昌军:南丰县有“太平”银
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二十余里千岛湖中南山岛附近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3淳安县: 新安驿 “在县城西。旧名青溪驿”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升柳沟千户所置,属安西厅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布隆吉乡。后废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以柳沟千户所升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四家滩,雍正六年徙治于安西县东布隆吉。属安西厅。乾
在今贵州安顺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安顺府: 普定故城 “ (十二营长官) 司东南二十里。《志》 云,洪武十四年,大军克普定,暂立此城为守御。十五年,征南将军傅友德徙于今卫治 (今安顺市),而故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