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德城
东晋建元二年 (344) 慕容皝改涉夜城(南罗城) 为威德城。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。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慕容皝传》: “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威德城 “在营州东北。东晋初,改西鲜卑宇文涉夜干之南罗城也。……慕容皝并其地,改为威德城”。
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建元二年(344年)前燕慕容皝伐宇文逸豆归,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逆战,为燕军斩杀,遂克其都城,逸豆归走死漠北。燕改涉夜干所居城为威德城。
东晋建元二年 (344) 慕容皝改涉夜城(南罗城) 为威德城。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。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慕容皝传》: “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威德城 “在营州东北。东晋初,改西鲜卑宇文涉夜干之南罗城也。……慕容皝并其地,改为威德城”。
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建元二年(344年)前燕慕容皝伐宇文逸豆归,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逆战,为燕军斩杀,遂克其都城,逸豆归走死漠北。燕改涉夜干所居城为威德城。
即今河北鸡泽县南十八里小寨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二》 “浮图店堡”条下载:小寨堡“周四里,外皆有池”。在河北省鸡泽县中东部。面积61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寨,人口2230。以村小有
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茌平县:马庄馆“相传唐马周宅也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6称“今为马家铺”。
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北上占区(曲玛龙),一说在县西北雄龙西乡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。
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六十里安溪河。源出南溪县仙临乡,东北流入县,注入沱江。清乾隆《富顺县志》卷2:石灰溪“在县南五十里。发源仰天铺,东北流为梅家滩、石板滩,至溪口入雒水。内产煤炭,可通小舟”。
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乌符山“县之望山也。元成宗时,湖南盗詹一仔作乱,左丞刘国杰讨破之,降其余众,相要地为三屯:衡曰清化,永曰乌符,武冈曰白苍,选众耕屯,使贼不得为巢穴,境
①又名陈阜镇、善因镇。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靖江县: “斜桥镇在城东二十五里。亦即善因镇。”②民国初置,属海宁县。即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西南二十六里斜桥镇。(1)在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威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县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)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杂谷脑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改土归流,改置杂谷厅,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。
在今新疆鄯善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40柳中县:大沙海“在县东南九十里”。
唐开耀元年 (681) 置,属果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九十里金风镇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 省入南充县。南宋绍兴二十七年 (1157) 复置。宝庆三年 (1227) 属顺庆府。元至元二十年(12
1914年改长乐县置,属湖北荆南道。治所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。以五峰山为名。1921年属湖北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4年改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长乐县置,治今湖北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