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岭关
一名岭子关、关子岭镇。明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子岭关“县东南六十里,路出沁源县,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”。
一名岭子关、关子岭镇。明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子岭关“县东南六十里,路出沁源县,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”。
即紫荆关。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关镇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子庄溪水“北出子庄关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临汝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。据《风穴寺志略》载,该寺建于北魏,称香积寺。唐代扩建,并改名为白云寺。俗称风穴寺。明、清两代对寺内建筑有所修补和增建。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时建造的七祖塔,高22米
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地青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:地青寨在“府南六十里”。
在北京故宫乾清宫东庑。为清代皇子读书处。原称尚书房,道光年间改为上书房。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等朝皇帝均曾在此就读。
即今江苏淮安市东车桥镇。清光绪《淮安府志》卷首《图说二》:府东有车桥镇。1944年3月,红四军第一师以一部兵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,对车桥镇日伪军进行了一次歼灭战。同时将自淮安、淮阴四次增援之日伪军大部歼
民国时置,属嘉兴县。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四十六里新篁镇。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东南部,南邻海盐县。面积33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篁,人口3800。 唐、宋名竹里,以四周多竹故名;后成茧
亦名圣水阁、玉液泉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与中峰寺之间。清道光 《峨眉山志》 卷3: 圣水阁 “在大峨石后,高僧化机隐此。明巡抚安庆吴用先筑此居之”。明称神水庙,以阁前玉液泉而名。清改今名。
唐天宝五载 (746) 析临翼郡翼置,治所在真符县 (今四川茂县西北)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真州。
在今浙江东阳市城东郊,为一组大型的明、清住宅建筑群。主要有“肃雍堂”,“世德堂”、“大夫第”、“世进七第”、“五台堂”、“冰玉堂”、“柱史第”等。肃雍堂是卢氏大族的公共厅堂,梁柱用材讲究,建筑构件上布
即永贞县。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扬子县:“本扬州永正县之白沙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