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古雍奴薮。在今河北省东部,为诸淀泊之总称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三角淀“按古时,惟三角淀最大,又当西沽之上,故诸水皆会入于此。今渐淤而小。《新志》:合相近诸淀泊,总谓之东淀云。延袤霸州、文安、大成
又名过路凼、过路场。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北六十里国梁镇。道通铜梁县。民国时为纪念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饶国梁烈士而改名。
即今陕西太白县东南黄柏原乡。清属佛坪厅。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佛坪厅: 黄柏原 “在城西四十六里”。
亦作沿边溪洞宣慰使司。元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 置,属四川行省。后隶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播州军民安抚司 (今贵州遵义市)。辖境相当今大半个贵州省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遵义市。后废。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甘洛、石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西魏置,属监利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。北周改为紫陵县。
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由拳县: “柴辟,故就李乡,吴、越战地。” 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语儿乡,故越界,名曰就李,吴疆越地以为战地,至于柴辟亭。” 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
明置,属黎州安抚司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: “又有椒子关,路通长河西等处。”
即伏羌堡。明置,属西宁卫。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东徐家寨。明 《西宁卫志》卷2: 南川在卫治南,“四十里有毛家寨,又五里为伏羌堡,置守备官”。又卷 3: 崇祯十七年(1644),“ (祁) 兴周复击
即春秋时制田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。《水经· 沙水注》: 沙水出苑陵县故城西北,县有二城,“二城以东悉多古泽,即古制泽也。京相璠曰:郑地。杜预曰: 泽在荥阳苑陵县东。即春秋之制田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