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静镇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亦作不期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城阳区东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太始四年(前93)“夏四月,幸不其”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逢萌“浮海至辽东,复还。在不其山隐学”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县引《三齐记》云:“郑玄教授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六十五里牙城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霞浦县东北有牙城。
在今湖南益阳市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长沙郡益阳县注引 《荆州记》 曰: “县南十里有平冈,冈有金井数百,浅者四五尺,深者不测。俗传云有金人以杖撞地,辄便成井。”
在今浙江乐清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 接莆岭在“县北六十里,道出太平县”。
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阿蓬江。《清一统志·酉阳州》: 阿蓬水 “此水源出湖北恩施县西南金峒、龙潭诸土司界,曰麻地坝河。南径唐崖土司界曰唐崖河”。又称唐岩河。乌江支流。在湖北省西南部和重庆市东
一名韩村镇。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北二十里凤山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高淳县: “韩镇在治北二十里。”
古岛屿名。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卡里马塔岛稍北。或以为即其中之塞鲁土岛。中世纪时为中国和阇婆(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)间往来船舶所必经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3“航海外夷”条:“阇婆之
即今云南省南华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镇南州:“又于沙却置俗富郡,沙却即今州治。”
①即教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殽山 “县东南八十五里。亦曰效山,又讹为罩山。即 《山海经》 所云 ‘教山,教水出焉’ 者也”。②一作崤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春秋》:
北魏皇兴三年(469)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西,后徒治今朔州市东南。寻废。北魏皇兴初置,治今山西省大同市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大同、朔州、左云、山阴等市县地。皇兴三年(469年)徙治今朔州市东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