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津堤
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华容县:安津堤“内有十台九堰, 皆利灌溉。正德中,堤坏,复修筑之。《水利考》:县境陂堰堤塘之属,凡九十有余,而安津尤为低洼,修防最切”。
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华容县:安津堤“内有十台九堰, 皆利灌溉。正德中,堤坏,复修筑之。《水利考》:县境陂堰堤塘之属,凡九十有余,而安津尤为低洼,修防最切”。
明代西藏地名。明置列思麻万户府,其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,治所在列麦境。
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夏驾山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 卷9上虞县: 夏盖山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 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: 山形如盖,因以为名”。明嘉靖三十五年 (1556),明军败倭寇于夏盖山,即此
即大肚川。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。
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休宁县 “五城村” 条下: 临溪村“在县南九十里。元置临溪务、白际岭巡司于此,明初废”。
清置,即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乌兰图扎镇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“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……哈斐尔罕五十里至乌兰扎勒哈。”
在今浙江安吉县(递铺镇)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《高僧传》曰:“释云谛姓康氏……入故鄣之昆山,每夜间有声,寻其发声之所掘之,得玉磬,因以为名。”又称昆山。在浙江省安吉县东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山高五百尺,
在今湖南攸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攸县: “明月水在县北九十里,出明月山。又严仙山,下有严仙水,流二十五里合明月水……皆流入于攸水。”
唐武德元年(618)置,治所在柏仁县(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隆尧县西部地。四年(621)废。
①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四十里。相传为灵公所都。②即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。因明于此设盐井卫,故名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 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 德宗时,朱泚据京城,李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, 使王佖、 史万顷 “直抵苑墙神䴥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