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宝顶山摩崖造像

宝顶山摩崖造像

在今四川大足县城东北三十里宝顶山。摩崖石刻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募化主造,自南宋淳熙六年 (1179) 至淳祐九年 (1249),历时七十余年。石刻共十三处,造像数以万计。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为最大。巨型雕刻三十余幅,最著者有六道轮回、华岩三圣像、千手观音像、释迦涅槃圣迹图、九龙浴太子、孔雀明王经变、无量寿佛经变像、地狱变像等。对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宝顶山。大足石刻的组成部分。山上多佛像石刻,佛徒朝山进香,有“上朝峨眉,下朝宝顶”之说。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(奉行唐柳本尊密教)。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(1179年)至淳祐九年(1249年),历70余年始成。石刻共13处,造像数盈万。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为最大。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,长500米,岩高约15~30米。雕刻分布在东、南、北三面,相传赵智凤先以小佛湾为蓝图,后在此雕造。巨型雕刻30余幅,最著者有六道轮回、广大宝楼阁、华严三圣像、千手观音像、释迦涅槃圣迹图、九龙浴太子、孔雀明王经变、毗卢道场、父母恩重经变像、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、观无量寿佛经变像等。以宋代雕刻最有特色,保存完整,趣味性和故事性强。造像规模宏大,数量众多,在艺术上也有重大价值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。

宝顶山摩崖造像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泄湖

    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北泄湖镇。清 《蓝田县志》 卷1有泄湖镇。

  • 中路中后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中后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。

  • 白沙渡寨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南白沙溪,为宋平梅山蛮后所立五寨之一。

  • 大兴镇

    ①即今吉林辽源市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西安县治此。1948年析西安市,1952年改为辽源市。②在今山东临沭县东南。旧置沂郯海赣同知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改设通判驻此。(1)在辽宁省凤城市

  • 黄父

    一名黑壤。春秋晋地,即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乌岭,接沁水县界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七年(前610),“晋侯蒐于黄父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称黑壤。在今山西省沁水县西北。春秋时属晋。《左传》宣公七年(前60

  • 仙崎寨

   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仙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福州府长乐县“黄崎寨”条:“《志》云,县有仙崎寨、广石寨、东山寨,与黄崎为把截四寨。”

  • 石城银场

    北宋置,属剑浦县。即今福建南平市南石城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南剑州剑浦县及《宋史·地理志》南剑州剑浦县皆有石城银场。在今福建省南平市。北宋属南平县。

  • 安夷郡

    ①北魏置,属东秦州。治所在长蛇县(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香泉河流域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部。隋初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思州置,治所在务川县(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沿河土家族

  • 便县

    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。东晋省入郴县。陈永定三年(559) 复置,隋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高帝分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。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。惠帝元年(前194年)封

  • 夏虚

    又作夏墟。《左传》定公四年(前506年):分唐叔以大路、密须之鼓、阙巩、沽洗、怀姓九宗、职官五正。命以《唐诰》而封于夏虚。其地主要有三说:1.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古城营;2.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;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