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容城县

容城县
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范阳国,寻废。北魏太和中复置,属范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 废入范阳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为北义州治。贞观元年州废,县属易州。圣历二年 (699)改名全忠县,神龙二年 (706) 改名逎县,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。五代周显德六年 (959) 侨置容城县于雄州 (今河北雄县),寻废。北宋建隆四年 (963) 复置,属雄州,治所在今雄县西南。辽又侨置容城县于拒马河北新城县界。自此容城县南、北并置。金初省南容城入北容城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省入雄州,十三年复置,属保定府,景泰二年 (1451)迁今容城县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武则天以犯其祖武华名讳,改华容县为容城县,治今湖南省华容县。属岳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为华容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314平方千米。人口24.8万。辖4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。西汉景帝中元三年(前147年)置容城侯国,治今县城北城子村。后国除为县。王莽时改深泽县。三国魏复置容城县,属幽州范阳郡。西晋复置,旋废。北魏大和年间复置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省入范阳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名逎县。圣历二年(699年)更名全忠县,神龙二年(706年)复名逎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更名容城县,初属上谷郡,后改属易州。后周显德六年(959年)析南境另置容城县于雄州(今河北雄县)。寻废。北宋建隆四年(963年)复置,属雄州。辽又侨置容城县于今县西北。金,二容城县合并,治今城子村,属雄州。元属雄州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省入雄县,十三年复置,移至今县,属保定府。景泰二年(1451年)徙今治。清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范阳道,后改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河北省保定专区。1958年并入徐水县,1962年复设容城县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与白洋淀、文安洼区过渡地带,地势平坦。有拒马河、大清河、白沟引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芝麻、花生等。为省重要产棉县。工业有服装、玻璃、纺织、造纸等。津保北线、容雄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上坡、南阳、晾马台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堡川城

    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会宁县东。在今甘肃省会宁县境内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于秦凤东西川口筑。金废。

  • 龙江铺

    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南隆江镇。清雍正《惠来县志》卷2:龙江市“在龙江铺前,水陆辐辏,为邑巨镇”。

  • 安上县

    ①三国蜀汉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。西晋废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:“初,越嶲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,叟夷数反,杀太守龚禄、焦璜,是后太守不敢之郡,只住安定(安上)县,去

  • 虾港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 “清潭港” 条下: 虾港 “俗传宋高宗南渡至此,有大虾二,涌水挟船出海,因名”。

  • 亚布洛尼

    即牙勃罗尼。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亚布力镇。

  • 浮?山

   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 浮��山 “在县东南十五里。 高出众山”。

  • 哈巴河设治局

    1914年置,属阿尔泰区域。治所即今新疆哈巴河县。1919年属阿山道。1930年改为哈巴河县。1914年由阿尔泰地区西境哈巴河地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阿克齐镇。1930年改设哈巴河县。

  •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

    位于湖南、湖北、江西三省边界地区。1927年 “马日事变” 后,湘东、鄂南、赣西地区的党组织,在毛泽东领导下,组成工农武装,举行秋收起义,开展游击战争。1928年7月,共产党人彭德怀、滕代远、黄公略等

  • 宾头狼山

    在今越南东南部藩朗南之嘎那角。一说指加里曼丹岛西岸之坤甸。《宋史·外国列传·注辇国》: “ (三佛齐国) 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

  • 高渠郡

    北周保定初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高渠县(今四川盐亭县西十六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盐亭县西部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