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沟石窟
即北石窟寺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。
即北石窟寺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。
即百叟塘墟。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。明移长吉巡司于此。
春秋时卫地。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二十八年 (前632),“晋侯、齐师、宋师、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,楚师败绩”。即此。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附近。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
在今广西鹿寨县南石路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柳州府洛容县:“东有平乐镇巡检司,治石榴江。后迁县东北中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平乐镇巡司“在(雒容)县东十里石榴江。万历十四年迁于此(中渡)”。古水名。在今
即今广东博罗县东北麻陂镇,道通河源市。清乾隆 《博罗县志》 卷3: “墟市” 有黄麻陂墟。
即今甘肃康县南岸门口镇。1944—1957年康县曾迁治于此。民国张维 《甘肃省县总分图》 武都县图,东有岸门口镇。
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石砀关“在州北八十里。故设险处也。今废”。
东汉兴平元年 (194) 置,治所在漆县 (今陕西彬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、长武、永寿和甘肃泾川、灵台等县地。其后屡有变动。北魏属泾州。西魏属豳州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义宁二年 (618) 复
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 (今河内市西北)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 “安南桃林人者,居林西原,七绾洞首领李由独主之,岁岁戍边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太原府: 林西原 “在峰州西”。
又作䍧州。 隋开皇初置, 治所在牂柯县(今贵州黄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金沙、平坝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东,余庆、施秉、岑巩县以南,三穗、从江县以西地区及道真、正安、遵义市一带。大业
即游顿街。今江西临川市南四十里油顿。